赣州传统老工艺手工杆秤称起岁月的分量弘

熊仁杰准备在木杆上弹墨线。图片来源:客家新闻网

说起杆秤也许大家都不陌生,一根小小的木杆,一个秤砣,就可以精准地计量出各种物品的重量,一桩桩交易在秤砣与杆秤的此起彼伏间达成,堪称神奇。因此,制秤工被称为“百工之首”,在过去的年代里一度称得上是“金饭碗”。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秤推广普及,杆秤制作这种锱铢必较、毫厘必究的纯手工精细活,在先进、便捷的度量工具层出不穷中逐渐难觅身影。即便如此,如今在一些老街小镇,依旧有一些制秤人坚守着这个传统的行当。

兴国县步行街,35岁的熊仁杰

熊仁杰使用的锯子有50多年历史。图片来源:客家新闻网

在店铺林立的步行街,熊仁杰的手工杆秤店并不起眼,从简陋的门面走进去,里面数十杆大小不一的手工杆秤悬挂在墙上。

  据熊仁杰介绍,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制秤好手,从小他便与杆秤为伴,在耳濡目染中掌握了这门传统技艺,20岁时便开始接单制秤,正式接手了“祖业”。“制作杆秤的工具大都要靠自己亲手打造,还有一些是从爷爷手上传下来的,像这把锯子和尺子都已经用了50多年了。”长时间的使用使得锯子的手柄圆滑不已,尺子表面也已经被刻上了岁月的痕迹。“做秤,是件费时费心的纯手工技术活,工序繁琐。”熊仁杰说,制作一杆秤,需要经过选材、刨圆、打磨、配砣、定星位、打眼、装钩、磨光、校正、染色……大小数十道工序才能完成,十分讲究。虽然现在工序比以前有所简化,但做一杆秤仍需要至少一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从熊仁杰的介绍中笔者了解到,制秤时最考验人耐心的就是分刻度。在打磨好的杆秤上找准支点,用砝码校验,镶上秤星,一杆秤上有多少秤星,便需要打多少眼,钉秤星的精准度,决定了一把杆秤的好坏。说着,他便从抽屉里抽出一段铝丝,手里拿着一把刀和一段细铜丝,先将铝丝插入秤星孔,然后用刀将铝丝割断,在秤杆上敲打两三下,一颗颗闪着暗光的铝星就镶在了秤杆上。“制作杆秤的每道工序都要细心,否则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影响到秤的准确性。做良心秤靠的是工匠的好德行,制秤人心中要有一杆秤。”熊仁杰说。

决定一把好秤最主要的就是分刻度。图片来源:客家新闻网

“文明”说

这个时代发展得太快了,不经意间,人们已经丢掉了很多东西。不过,就像这家杆秤店一样,不管社会发展得有多快,有些技艺、有些东西,总是不能遗忘和轻易丢弃的。

宋莉萍饶蓓文/图

来源:客家新闻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0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