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各地的度量衡不统一。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决定全国统一度量衡。他在原来十三两秤的基础上统一改为十六两,这一标准在此后两千多年一直被沿用。上世纪50年代后,为计算方便,国家才把秤统一改为10两一斤。
十六两称:秤杆,秤砣,准星,十六颗准星是以十六进位。
秤砣--权根据轩辕星座设定的秤砣,是“权”属星宿,所以把秤砣叫“权”,是主雷雨之神,中华民族是农业大国,人们追求的是风调雨顺,百姓安康,正有此寓意,
秤杆--衡秤杆是按紫微垣制造的,位于北斗星斗勺北端,分两列排序,这种排序更需公正平衡。若紫微犯斗,它就要倾斜而失去平衡,那样天下就不会太平而要出大事了,社稷江山就要动乱了。因此以“衡”为秤杆。
准星--定盘星。秤杆上的第一个星。秤锤悬于这一点时,适与秤盘成平衡,因此称“定盘星”,用来比喻做事的准则。
宋代朱熹《水调歌头.联句问讯罗汉》词:“记取渊冰语,莫错定盘星。“
《清官谣》宰相刘罗锅“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杆子挑江山咿而咿而呦,你是定盘的星。”
用手提的那个绳纽叫“秤毫”,意思是称秤时要明察秋毫。
秤杆一端那个用三条链连或者绳索拴着的那个盘子叫“秤盘”。
前七颗星--表示北斗七星,告诫人们在用秤的时候,心中有方向,不可贪财迷钱不辨是非。
中六颗星--表示东西南北上下六方,它告诫大家,用秤的时候,要心居中正,不可偏斜。
最后三颗星--分别是福禄寿,你在给别人称东西的时候,亏一两,就是折寿,亏二两,就是少禄,亏三两,那就是损福。如果你给人家多称了几两,就是给自己添寿、加禄、增福。秤虽小,可以秤人心那;利益虽高,不取无义之财。最根本的原因是便于均分,古人一开始还没有小数的概念
一斤(16两)分均分成8两,8两均分成4两,2两均分成1两。都是两的整数倍,不会出现小数。半斤八两的成语就出自其中。这是古人采用二进制的例证。
晋商、徽商、湘商……自古以来,流布在中国各地的商人群体,就一直在践行着“诚信为本”的经商理念。同仁堂家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无论现代社会还是古代社会,”诚信“二字是人可以长久立世的根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