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难得一见了他们家收藏了多杆精

作为称重量的器具,木杆秤使用方便,从古代沿用至今,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先进的衡器不断出现,尤其是电子秤的逐渐普及,使用木杆秤的人越来越少。在周巷镇大古塘村,有一位62岁的村民张永新,家中收藏着多杆木杆秤,俨然一个小型杆秤博物馆。

六百多杆大秤,俨然小型博物馆

近日,记者来到张永新家中,在几十平方米的仓库中,见到了这些年代久远的木杆秤(慈溪地区叫大秤),它们被整整齐齐地树立在秤架子中,长短不一、大小各异,大多数是清末民初,历史最悠久的有两百多年,长度大多在一到两米之间,不同的秤配着不同重量的秤砣。秤杆上,不少还写着人名,预示着该秤的原先主人是谁。

张永新说,他比较喜欢旧东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收藏木杆秤,收来的基本上都是大秤,鲜少有菜市场里的那种小秤。刚开始偶尔收藏一杆,后来陆续增多,大多数是近六七年从农户、古玩市场收来,遍布省内各市及上海、福建等地。因为是旧物,有些秤会没有秤砣或秤杆没有包边,就需要进行修复,为它配好秤砣,用金属片包好,提高精确度。

采访中,张永新透露道,这些木杆秤中,最大的秤可以称重斤,单单一个秤砣就要22斤,最贵的要元,最便宜的也要五六百元,大多集中在元以内,保存越好的秤杆收藏价值越高。之前,他看见过一杆木杆秤,对方报价要23万元,最后还是没买,比较可惜。至于这杆古秤,从绍兴收来,有两百多年历史,那个时候的秤砣还是用石头的,不像后来用铁、筒等金属来做。

每一杆秤,蕴含着高超的工艺

据了解,旧时的木杆秤制作,原料多采用红木及其他优质杂木,其它原料配以铜皮、生铁等,所以其制作要求严格而精细。但在旧时,因为秤比较珍贵,普通老百姓压根买不起,只有一些条件好的家庭以及店铺里会有秤。直到解放后,木杆秤才慢慢在普通民众中普及开来。

张永新说,过去,制秤是一门手艺,有专门的作坊,不少店铺的秤都是依据自己的需要和财力量身定做。木杆秤需要承重,所以对秤杆子的材质要求很高,越大的秤杆往往质地越不错,好秤杆外表不仅细腻光滑,而且做工十分讲究。在制作流程中,秤杆经过“锯、刨、磨”后,还有装配校正、起花分量、补心上油等多道工序,才能做出一杆精度较高的杆秤。

看起来大同小异的木杆秤,怎么区分年代?张永新说,杆秤一般由带有秤星的秤杆、秤砣、提绳等部件组成。以前,秤杆子一头的“提手”用麻或者牛皮做成,后来用金属直接固定在秤杆上。有没有“包头”也是年代远近的一个重要因素,旧时秤杆子两端没有包金属保护壳,一旦磨损,准确性就会打折扣。还有的会在杆子上刻上图案,这些都是不同年代秤的具体体现。

使用者越来越少,保护传承很有必要

作为测定物体质量的常用工具,杆秤凝结着古人做人做事的理念,它代表着公正公平,更像是一种良心与公平的衡器。透过这些老杆秤,可以看到旧时市井中卖买交错间的繁华景致,以及人们在交易背后展现出的才情与智慧。

“从小种庄稼种地,对这种木杆秤有着特别的感情。”张永新说,收藏杆秤这个爱好,虽然花点钱,但比较有意义,收藏的时间久了,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如认识了一些木质,知道了秤的历史,了解了秤的制作过程,知道了秤杆子里面有高超的民间工艺。

每人心中都应有一杆秤,懂舍得,知轻重。在张永新看来,小小秤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蕴含着公平公正、福禄寿等诸多文化,是中国商业流变的缩影,而且还有年代记忆,通过它可以让后代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收藏保存下来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全媒体记者:戎志虎编辑:芝麻

?年慈溪市“科技独角兽”培育企业出炉!未来五年,看他们!?涉及白沙路、横河、匡堰、新浦等地,慈溪警方严打流动赌场?樟新北路上一个大坑害苦来往汽车,热心店家看不下去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85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