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在河南三门峡义马市狂口村,村民们正在楼下的空地上生火打炉馍,炉馍是豫西山区的传统面食,也是当地过春节必备的年货,每年的这个时节,村民们都要围在一起打炉馍,这是因为炉馍制作工序复杂,需左邻右舍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炉馍作为一种特色面食,曾经在农村是主食,后来逐渐演变为只有到了春节才做,春节做好可以拿它当礼品走亲访友,不过现在送礼的功能已经消失了,如今这群大妈做炉馍,主要是为了给过年回家的孩子们尝鲜。
做炉馍的锅,看起来很特别,这个锅是需要上下加热的,炉盖上是大火,炉底下是小火,只有上下同时加热,才能把炉馍做的既好看又好吃,这种独特的加热方式,颇具民间智慧,现在用的电饼铛和它是一个原理。
据制作炉馍的大妈介绍,他们这个村是移民村,在九十年代因为修建水库从新安县搬迁过来,虽然后来大家都住上了单元房,但邻里之间的关系保持得都不错,像今天做炉馍,一共聚集了七八户一二十口人,大家各有各的分工,做完这家做那家。
炉馍用的发面,在面里放的有红薯泥、白糖、芝麻和鸡蛋,面揉好之后切成一个个大小相同的剂子,然后经多次揉捏成圆形,再拿菜刀在圆形的剂子上切花边,切完花边用两根手指在中间轻轻一按,炉馍胚子就成了。
屋子里挤满了做炉馍的村民,大家有说有笑,这中间大部分是老年人,也有几个年轻人,她们是来学习的,老年人都做了四五十年了,她们希望把做炉馍的手艺传承给下一代,年轻人也愿意学习制作这种年味十足的美食。
屋外几个村民负责烤炉馍,这台炉子已经用了二十多年,每次可以烤大约11个,虽然烤的方式是上下加热,但中间还是要不断的掀开炉盖查看锅里的情况,并且给炉馍翻个,以防止烤糊。
炉盖上燃烧着木柴,再加上很重,所以想要挪开炉盖,只能用铁丝吊起来,一般人多的时候用抬的方法,人手少的话可以做一个类似杆秤的装置,把炉盖当秤盘,需要开盖了就把另外一头按下即可。
炉馍从下锅到出炉,大约需要六七分钟时间,由于做炉馍的家数多,另外多的人家能做一百多个,所以他们从早上忙到下午依然没有弄完。
烤好的炉馍,麦香味十足,由于加的有红薯泥,所以吃起来香甜可口。据在场的老人介绍,炉馍很耐放,如果储存得当,放上一个月也不会坏,这也是很多家想多做一些的原因,因为过完年等孩子外出的时候,可以往他们的后备箱里多放一些。摄影记录
张春光(图文乡土河南原创,剽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