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三斤出生时只有三斤多,爹妈就给取了名字听三斤。
以前农村人娃多,给娃取名字不讲究,自己觉得哪个字哪件事有意义,就顺手拿来给娃当名字了。这么随意取名字,重名的反而少。
倒是后来流行按五行八字取名字,重名的人才多起来。
可以这么理解,识字的先生为了图省事,把那几个好词儿反复组合重复着用,时间长了,就造成了大量重名现象。
就像现在不少小年轻都喜欢给娃的名字里加个涵字。结果呢?老师点名,全是张子涵、王梓涵、李自涵、赵默涵。
好像名字里不带个涵字就不洋气了。还没有牛三斤的名字好听呢。
牛三斤出生的时候,冯小刚的电影《手机》还没拍出来,三斤爹妈大概也不会想到随便给娃取个名字,居然能和电影中的人物撞车。
《手机》电影火了后,牛三斤也跟着火了一把。身边小伙伴张口就能学着河南话来两句:牛三斤,牛三斤,恁的媳妇叫吕桂花,恁媳妇让问一问,过年恁还回来吗?
牛三斤就这么着混了个媳妇。只是名字不叫吕桂花而已。
当年牛三斤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死活找不到对象,爹妈都快急死了,四处约媒人拜街坊,让给三斤找媳妇。
找了许多都没弄成。不少小姑娘嫌三斤太木讷,除了干活时必须要说话,一般不多吭声。
这哪能获得小姑娘的芳心?
但世间就是这样:有好妻没好汉,有好小生没好伴。痴汉偏骑骏马走,巧妻常伴拙夫眠。
也是三斤该有这好妻命。
父母急得为三斤的婚事睡不着觉。
这时候,媳妇自动找上门来求嫁。
天上掉下馅儿饼了嘛。
三斤自此有了美娇娘。
三斤媳妇当年痴迷电影,想当影星。
那能是容易事?痴迷片中角色倒很容易。
哪怕牛三斤在电影中没露过脸。
但有名头就够了。
村里人宠明星,简单的很。哪怕你长得和马云有点像,也把你归类到明星行列当中。
牛三斤当年初中毕业,在煤矿上打工,与电影中的角色很像。三斤丈母娘一打听,这娃能下苦,工资也不少挣,况且女儿也想嫁,那就成全了他们吧。
这剧情,听起来有些狗血。
但村里人决策就是这么简单。
只要俩娃能对上眼,就有缘法,许多年轻人就这么组合成了一家人。
当时三斤爹妈还担心媳妇留不住。其实都是瞎操心。
三斤都俩娃了,儿女双全。媳妇还能跑到哪儿去?
和三斤拌嘴倒是家常便饭。说是拌嘴,其实就是数落,骂!
嫌三斤没出息,三棒都打不出一个屁来。
当年的崇拜还有么?
早就没了。
明星梦都没了,还崇拜个毛?
埋怨倒成了家常便饭。
最近抖音火了,媳妇天天拍。
一个人拍没意思,就想拉三斤一起拍。
出门露脸的事,三斤不习惯。
熟人面前都开不了口,能当了演员?
坚决不肯!
又被媳妇骂了个蛋散。被骂的实在支应不住,三斤也想折子。
见我和媳妇拍抖音呢,过来找我。看能不能给他支支招。
写了个小段子,让三斤表演一下。三斤红了脸,羞得脚后根都红了,看来,三斤不是这块料材。
可三斤非得要我给他说说,他回家练。
三斤受不了媳妇整天叨叨他没本事。
不爱吭气的人一旦立志,不得了。
其实,表演这个事,特简单。
你学会喜欢说话就行了。
可三斤就是不喜欢说话。
为啥有的人不喜欢说话?
怕说不好,说不准确,怕被人笑话。
往往这样不爱说话的人也有优点,就是看问题很准,不说是不说,一说就很有见地。只是让人感觉很直白,甚至很刺耳。
三斤就是这样的人。朋友也都是这样的人。
三斤的朋友杨子,不善言辞,但干活不惜体力,心里也有一杆秤,见不得不公平,矿上谁要是哪个吆五喝六的欺负人,杨子从不多言,直接板砖伺候。
哪怕事后再给你赔医药费呢。
也见不得仗势欺人。
三斤身边,大都是这样的工友。
让三斤学表演?这不是难为人么。
可三斤决意要学。
见三斤恳切的眼神,答应给他说一说。
想学表演,首先要改变自己。
让自己从保守性格变成开放性格。
三斤问:怎么个变法?
改变自己最快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比如你害怕说话,就要坚持大胆去说。
每天早上随便在手机上找一段话,大声朗读,先练习自己在没人的时候讲话的胆量。
要中气十足地去练。
练的时候要配合上习惯的手势动作。
读得流畅了,再对着镜子讲。
慢慢就能找到讲话的自信。
真正改变自己的,一定来源于自信。
干事没自信,百事莫成。
你几十年不爱说话,被媳妇逼一把也许不是坏事,这样你可能会跳出原来的认知圈层。
认知提升后,就不愿老呆在舒适圈了。
许多人为啥年年觉得一事无成?就是舒适圈呆惯了,总是不敢去做自己害怕的事。认知没有提升,只能原地转圈圈。
大胆突破自己一回。
这也是跳出舒适圈的好方法。
当然,去做让自己害怕的事不是让你违法乱纪,而是让你突破自己原先的认知短板。
三斤说,这个我懂。
今天回去就练,争取六月底见成效。
好,咱就喜欢有目标的人。
祝愿牛三斤能成为短视频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