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生活钉秤

---指尖上的山西

钉秤杆秤是人类发明的各种衡器中历史最悠久的一种。据传说,木杆秤是鲁班发明的,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13两为一斤;秦统一六国后,添加“福禄寿”三星,正好十六星,改一斤为16两;直到20世纪50年代,国家才实行度量衡单位改革,把秤制统一改为10两一斤。用一块木,几根铝丝、铜丝,几块铜皮,一截绳子。佐以榔头、铁镫、冲头、砝码、皮钻、割芯刀、机钗、刨子、铁挫、秤钩、机钮、铁杵、钢丝钳等工具,加上人类的智慧与技艺,经过选材、刨圆、碱水浸泡、打磨、出秤杆、包镶秤头、搭卡子、定位、分步、打星眼、钉秤花、打磨秤杆、抛光等约20道工序,形成了由秤杆、秤钩、秤盘子、秤锤、秤星、秤环、秤纽等部件组成的杆秤。杆秤经历了几千年的演绎,用始终不变的公平衡量着人类的得失,一根木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人类又是如何妙手生化,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描述窥视一二。1、选材:做秤选用的木杆较为挑剔,需要纹路细腻且木质坚硬,柞栎木、红木、楠木、香红木、花梨木、紫檀木等都是上等的材料。为保证木杆不开裂,挑选后的木料要放在干燥处,堆放两个伏天后才能使用。2、冲料:把木料冲成方料,再解成木板后分割成秤杆毛料。3、刨圆:把冲好的木料刨圆,头粗尾细,完成秤杆的毛坯。秤杆的长度没有特别要求,根据原料来制作即可。4、磨光:用磨石或砂纸把秤杆的毛坯磨圆抛光,要求秤杆表面光滑,没有一点毛刺。5、浸泡:把秤杆浸在石灰水中,一段时间过后,要是材质不好的,秤杆就会出现弯曲或裂痕便淘汰。这个过程也是筛选的过程。6、做“秤闹”:在秤杆两头手工敲上铜皮,在前端的拎手位置装上秤钮。秤钮的安装特别关键,选好点位后向下钻孔,再用麻绳结固定,要保持四十五度角,保证安装位置水平不倾斜。7、制定盘星:定盘星的位置很重要,是随后几道工序的基础。打磨好的秤杆挂上秤盘后定支点,用砝码校验,这是一个极为细致的过程。杆秤匠左手食指不停地轻轻拨动秤砣,当木杆处于平衡时,用铅笔做好记号。然后使用精巧的木杆手钻,在秤杆记号处钻出几个小孔,将黄铜丝插入剪断,再用手锤轻轻的敲击固定严实。8、钉秤花:找准定盘星后,再用铅笔在秤杆上拉出一条直线,用等分尺平均细分出斤、两、钱的定位。用皮钻将细分的点位钻孔,然后将一段段细铝丝插入眼儿中,折断、锉平,留下一个个星点秤花。9、抛光:在秤杆上擦油用砂皮磨光,磨平秤星装上托盘即可。10、上色:杆秤的最后一道程序是上色,需要青黑色秤杆的,用五倍子、青矾捏碎沾水后涂抹;喜欢红褐色的,用泡过的红茶渣、石灰搓揉抛光……一杆秤就在匠人的忙碌中制成,毛付堂老人拍打着腰部慢慢站起,看似简单的动作却让他满头大汗。钉秤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每一道工序都需费时费心,用心完成。一杆秤上有多少星,便需多少眼。一枝承受15公斤的秤要钻近个眼,稍不注意就会戳穿木杆而报废。老人擦着脸上的汗水,我注意到了他双眼凹陷,应该是多年钻孔时用眼过度所致。他点燃了一只烟,用手摸索着拿杆秤,慢慢说道:“钉秤一辈子了,自打从父亲手里接过了这副挑子,走街串巷,风里雨里,养活了一家老小。凭着一颗公平心,钉了无数杆秤,心里踏实。现在台秤、电子秤,技术是越来越精到了,可人心却不公了。用杆秤的时候也有缺斤少两的,但毕竟是少数,如今秤变了,人心也变了,少了公道,多了欺诈。”走出老人的院子,我的脚步有些沉重,老人的话一直在耳边回响。这些匠人坚守着一门传承了几千年的手艺,也坚守着多少代人提炼的出一颗公道心,踏踏实实做秤,认认真真做人。我们的传统是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一杆秤可以秤出斤两,更可以秤的出人心。时代变迁,他们的手艺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那种公道,认真的精神却不应该随着杆秤的消失而消失!

物语档案

采集地点: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

采集时间:年10月

匠人:毛付堂76岁

现状:市场丧失,偶尔制作。

大山也期待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50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