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小时候,爷爷曾经对我说:“不识秤花,难以当家!”讲真,很惭愧,虽然生长生活在五金之都——永康,一个盛产五金的地方,在大量查阅杆秤文化资料时,发现自己真的不识秤花,一直以为能用杆秤承重,就以为认识了秤花,原来自己是对杆秤文化非常浅薄的认知。
我的父亲为了讨生活,曾经走南闯北,风餐露宿,行担去钉秤,从小的耳濡目染虽然对杆秤制作技艺并不陌生,但随着杆秤的渐行渐远,杆秤文化不能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里消失。
谨以此文,致敬我的父辈在艰难岁月中的坚持,也致敬所有非遗传承人,对传承文化的坚守!
杆秤,中国人发明的人类最早的衡器,亦是中华文化符号的代表之一。不仅代表着古人的造物智慧,也折射了中国人交易往来之间的人情。将物品放于秤盘,拎起秤毫,拨动秤砣,观察秤星。秤尾的起伏,亦是人心的起伏,一头挑起人间生计,一头挑起天地良心。
杆秤文化的核心便是公平与诚信,秤杆是衡,有衡量天下,规范事物保持公平之意;秤砣是权,权衡一词便源自于此。
古代的老秤,以十六两为一斤。秤环圆形在上为阳,代表天圆;秤砣方形在下为阴,代表地方,秤环和秤砣之间有一个秤杆,上面都是秤星,是用来表示所称物品的重量的。另外一种解读,秤环圆形代表田园与耕耘;秤砣方形,代表地方与居所;秤砣上的星星,代表信心。
首先文化上,老祖宗的这些东西,必定是有着充满哲学智慧的解释。古人认为,人的一生,从生至死亡,如果有福有禄长寿,就说明人生是圆满的。他们以星相作为测算命运、窥探天机的手段,星相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中国的古代文化。古人视“北斗七星”为帝王之星,主生杀、执生死;“南斗六星”为生命之星,主生灵、执正道;“福禄寿三星”为赐福之星,主福寿、执吉凶。这三大星相的总数为“十六”,因此古人将“十六”定为称量物体的基本单位。正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
同时北斗七星,代表人有七情;南斗六星,代表人有六欲;福、禄、寿三星,代表人体的“三宝”:精满、气足、神全。同时北斗七星像饭勺,用来盛饭;南斗六星像水瓢,用来盛水。福、禄、寿三星直指“增福,添禄,长寿”三种人生的美好愿望!十六颗秤星的含义,就是提醒人们做生意千万不能缺斤少两。少一两损寿;少二两损寿、折禄;少三两损寿、折禄、无福!至于说继续少秤的话,就会断水、断粮,无法生存,没有活路。古人将象征着“生死、正道、吉凶”的数字刻在秤上,是为了告诫那些心术不正的生意人,生死正邪全在一念之间,切莫为了贪图一点蝇头小利而抛弃做人的原则。
送礼首选,中华第一称几千年以来,杆秤作为一种称量工具,代代相传,并在演变中逐渐被赋予一种独特的杆秤文化在传承。
杆秤极具神秘色彩,在民间灵化为龙的化身。秤钩是龙嘴,秤纽是龙眼,秤杆是龙身,秤星是龙鳞。每逢乌云密布天雷滚滚之时,将大秤悬挂于堂前,以示神龙护佑,镇邪避灾。
古代官员喜欢在自己的府衙及宅院中,装饰一杆大秤,来表明他们的公正无私,光明磊落的清廉形象。
新屋落成乔迁之喜,企业、店铺开张,要请入杆秤,在民间都有置办杆秤的习俗,称之为“当家财神”,寓意“有秤当家,家财兴发”。一般人家置办小秤,富有人家或商贾之家则同时置办大小秤。
建屋上梁时,要将秤砣悬挂在梁上,取秤砣,又名权,大权在握,握有实权,秤砣,称铊也,寓意称心如意;秤砣虽小压千金,可以镇宅辟邪;秤砣是交易用的,象征财源广进,可以招财;吃了秤砣铁了心,比喻意志坚定;秤砣可以度量、衡量,象征着有度量。每逢过年,人们都要用红纸卷贴于杆秤的头上,祈祷财气兴旺。
杆秤挑起那红盖头杆秤还广泛应用于婚俗文化当中。新人结婚时,新郎要用秤杆将新娘的红盖头轻轻挑开,然后抚摸一下新娘的头发,再摸摸自己的头,寓意婚姻称心如意,二人白头偕老。如意秤还是父母送给出嫁女儿的婚庆九宝之一。杆秤作嫁妆,有这样的象征意义:秤杆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秤心,使用秤杆掀新娘子的红盖头,代表夫妻双方都非常称心,表示吉祥如意。除了称心如意之外,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蕴涵着作为新的家庭一员,都要受到公平的对待。结婚是一件很庄重和喜庆的事情,作为结婚典礼,自然少不了对于美好追求的寄托,在民间有句老话叫做:“老头离不开老婆,秤杆离不开秤砣”,用来比喻夫妻之间的感情,就像秤杆和秤砣,谁也离不开谁。秤杆挑盖头还有另外一种含义,秤杆在传统中象征龙,而新娘佩戴的凤冠霞帔则是凤,所以挑起盖头就是取“龙凤呈祥”的美意。
杆秤随着社会的变迁,随着钉秤师傅的老去,会钉秤的师傅越来越少,钉秤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传承技艺之一,如今的杆秤加上金银铜铁锡已演变成为精美的工艺品,珍贵的收藏品,通过大德高僧的加持,更是馈赠亲朋好友的高档礼品,甚至是走出国门展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国礼。
五百余次刨光方可刨圆,上千次摩擦使杆秤顺滑,反反复复盯着眼睛找准秤星,两脚规跳跃武钻飞驰给了杆秤一生的风骨,聚精会神嵌入、割丝,是杆秤灵魂的注入,晾晒、打磨为杆秤披上神采熠熠的外衣,二十六道工序的无缝衔接只为您称心如意。
现在的木杆秤,它所蕴含的文化,早已超越了其“衡轻重”本身,成为极具收藏价值,富有深远寓意的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