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在各色早点的热气氤氲间,芙蓉街缓缓醒来。沿着青石板路前行,在芙蓉街的北头,吴家锅饼铺的父子俩已经开始和当天要用的第一批面团。木制牌匾加木制门窗,走进这家仅有16平的小店,“老济南府名吃”、“济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个牌匾映入眼帘,这家古风韵味浓厚的店面风格与其小店百年历史的厚重感相得益彰。店主吴兴强告诉记者,今年儿子吴洋将正式接手,“我们这家锅饼铺已经传承五代了!”
老式的红木桌与一柄木杆秤、有百年历史的挖面勺、一根老式木杠……“藏身”于芙蓉街的这家锅饼店,处处可见老物件。早上九点,怀旧气息夹杂着饼香飘散开来,第一批排队的顾客来了,大多是附近的老街坊还有提前预订来取的顾客。
“以面作寸许厚,中径尺余之圆饼,烙而熟之,外焦黄而内细白,谓之锅饼。”这是民国初年出版的《济南快览》中对锅饼的记载。
清末民初时,吴兴强的太爷爷在马市街创立“广聚锅饼”铺,当时的寓意是广聚八方客。饼香不怕巷子深,靠着出色的手艺,吴家锅饼铺传承了下来,如今已有百年历史。
“没有白下的力气,做锅饼也是一样。”吴兴强告诉记者,做锅饼需要体力,更需要耐心,一个三斤四两的锅饼需要搅面下,再用压面杠子压两三百下,擀成直径36厘米,厚度2厘米的饼坯,洒上水,两面抹上密密麻麻的芝麻。“饼做好后,在鏊子里抹一层花生油,把饼放进去,15分钟后在饼上扎孔透气。”一张饼光烙就需要一个半小时,整个过程需要两个小时。
十一点,游客们陆续到来,一般都会绕过排队的人群,走到门前,给低着头、专注做饼的父子俩拍张“打卡照”,再返回队尾。
“在网上就看到这家店是百年老店,这次来旅游就来打卡尝尝。”来自苏州的王女士带着女儿特意前来购买锅饼。刚刚拿到热气腾腾的锅饼,母女俩便品尝起来,“确实香!之前没有吃过这个味道。”
如何保证锅饼的酥脆香,吴兴强说,做锅饼得用半发面,压杠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现在用的撞子和杠子已经用了几十年。同时,两面撒芝麻也是吴家锅饼的独特秘籍,才得以保证锅饼又香脆又有嚼劲。
今年吴兴强已59岁,儿子吴洋也正式接手锅饼生意。闲暇时候,吴兴强喜欢坐在门口的木板凳上与来往的游客,老街坊攀谈几句,店内的工作吴洋已能够独立完成。“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锅饼一出锅,我先掰一块,然后把它从中间掰开,撒上白糖和芝麻,这就是我的一顿饭。”谈起锅饼,吴洋说自己在十几岁就学会了这门手艺,“大学毕业后也干过销售,最后还是选择回来做锅饼,也算是一种继承。”
在一间十几平的小店,经过五代人的传承,将锅饼这门老手艺延续下来,同样也留住了这口记忆里的泉城老味道。
策划:李永张锋
执行策划:谭燕孙昊
记者:蒲菁
摄影:张刚刚永超
视频:周星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