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秤是一种人类智慧的产物,也是华夏文明的瑰宝之一,印刻在古代商业繁华的历史,也有许多人有收藏古秤的习惯——它是一种可传承的秤!
古代有一种秤,专门用来称金子,这种秤叫司马秤,也叫戥或者戥子,它是宋代六刘承硅发明的一种衡量轻重的称量器具,司马秤也就是戥,属于小型杆秤,是以前专门用来衡量金银或名贵药品,亦或者是香料的精密称量衡器。
司马秤的的用料考究、做工十分精细、技艺独特,可以被当成一种极具品味的收藏品,构造与原理与杆秤一样,盛物体的部分是一个小盘子,最大单位是两,小到分或厘,也是等子。
明、清时代,工农业及商业的发展及生产力提高,戥子的使用、制造和管理达到了极为完美的水平,但仍在沿用1斤等于16两的非十进位制单位。
司马秤究竟长啥样?
司马秤的托盘、秤盒等大都经过精雕细琢,许多司马秤用象牙或珍贵木材乌梅等制成,其中最细小的秤,直径仅0.3厘米,长度也只有10厘米,司马秤的1斤约为1.2市斤。
这把提琴形司马秤,秤盒用黄杨木料制作,盒面上还镶附一个长4.5厘米、宽3厘米的小算盘,秤杆和算盘珠均为象牙所制,珠子细如米粒。
传说它是根据天上的星宿演化而来,颜色必须是白色或金色。秤星头一颗叫“定盘星”,将秤砣挂在定盘星,空秤而悬,秤杆正好平衡,俗称秤平斗满。
客家有句谚语:“司马秤,司马砣,好老公,好老婆。”由此可见,司马秤在人们的心中是十分珍贵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