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所有雕像,为何双眼都是闭着的老木匠谁

关羽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人物,他重情重义,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猛将,同时,他也会运用计谋治敌。

在《三国演义》中更是突出了他英勇非凡和忠诚的一面,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刮骨疗伤、单刀赴会等故事广泛流传,深得百姓们的喜欢。

因为关羽品德高尚、勇猛过人,所以百姓们逐渐将他视作神一般的人物,他最终没能和刘备共同打下江山,以悲剧和遗憾结尾,但是并不妨碍人们对他的热爱,而且还将他看作忠义的化身和能守护财富的神人供奉起来。

在全国各地有很多关公庙,还有很多人请来关公的雕像用以在家中敬拜,这些雕像都是威风凛凛、仪表堂堂,一把比人还高的青龙偃月刀更是添足了气势,让人一见顿生敬畏感。关公的雕像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眼睛都是闭着的,这是为什么呢?

木匠不敢雕刻睁着眼的关公

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很少有雕刻作品不着重刻画人物的眼睛,一个木匠可能出于从不同角度展现人物面貌的考虑雕刻闭着眼睛的人物,但是关公的雕像却是出自不同朝代不同人之手,老木匠对此解释道:因为传说关羽一睁眼便要杀人,所以没人敢雕刻睁着眼睛的他。

关羽最初大显身手的一战是温酒斩华雄。彼时,刘、关、张三人还是寄人篱下的无名小卒,关羽只不过是一名无官衔的弓手,敌方的华雄连着斩下多名武将,一时间意洋洋地耀武扬威,袁绍则愁眉苦脸,想不出再派何将迎敌。

在这种情况下,关羽请战,稍经挫折得到准许后,怒目一瞪,提刀上马,片刻的功夫便提着华雄的首级回到营中复命。刘、关、张三人由此打响了在战场上的名气,不再默默无闻。

关羽长着一双丹凤眼,平时远距离看起来像是闭着的,在出战杀敌之前瞪眼才像睁开了眼睛,因此关羽一睁眼就要杀人的说法便流传了下来。

还有一个事例是关羽帮助曹操诛杀文丑,与刘备失散的关羽不得不临时安身曹营,曹操的部将被文丑击败,他想起关羽在自己营中,于是以言语相激,促使关羽出战。

被曹操挑动的关羽再次瞪起双眼,帮曹操杀了文丑,有这两个事例,木匠们再不敢雕刻睁眼的关公像。

睁眼关公不容易雕刻

正是因为眼睛对人物雕刻的重要性,想把不怒已露威风而且义薄云天、胆识过人这些特点通过关公的眼睛表达出来是十分难的。

而且,关羽眼睛细长,木匠想刻画出的人物气质更是难上加难,既然难以刻画,不如避重就轻,索性将他塑造成闭着眼睛的样子。

关羽最终以失败结尾,但是百姓仍然将他视作武圣,可见在人们心中,评价一个将军的标准不只是武艺如何,还有他是否有其他高尚的情操。

关羽倍受曹操的赏识,但始终不忘记既是结义兄弟也是主公的刘备,不惜以身犯险,经历千番阻挠回到刘备帐下。他的赤胆忠心可见一斑,同时代的吕布勇猛远超关羽,但是他贪色好暴,所效力的主公也是无信无德之人,大众百姓不会对他产生敬仰和爱戴之情。

所以,百姓们选择敬拜关公,而不是历史上的其他猛将,而木匠们不刻睁眼的关公也是表达自己不敢亵渎他的神圣,活着的关羽会死于敌人之手,但故去的关羽却依然是人们心中最威仪且能保佑他们的神将。

传说中的其他原因

据说,关羽在世时杀人无数,这些被杀敌军的魂魄游游荡荡,觉得自己死得冤枉,不肯到地府轮回转世,他们总想找关羽讨回公道,于是不时出现在关羽身边。

关羽感到深受其扰,便找道人替自己想办法,道人对他说了事情的原委,劝关羽修身养性,被杀的敌军魂魄不再感到杀气,自会慢慢散去。

关羽听从了道人的话,因此常常闭目养身,减少自己身上的暴戾之气,果不其然,这些魂魄渐渐都消失了,关羽也习惯了时常闭上眼睛。

另外,关羽喜欢读书,而且经常通宵达旦地夜读,关羽的这个习惯还有相关的传说,黄巾军的军士曾经半夜行刺刘备,经过关羽帐前,发现他正在读古籍,想到如此用功的人应该不是暴虐的小人,刘备也不会是乱世中的奸诈之徒便放弃了刺杀,因为好夜读,关羽很可能患有近视。

在刘备军中关羽的角色不只是武将,他要替刘备操心很多事,比如后来驻守荆州,独自负责重要地点的守卫工作,因此关羽平时可谓是非常操劳。所以,可能近视的他,需要时常闭眼休息,以应对繁忙的军务。

因为以上两点原因,关羽在传说中给百姓的印象是经常闭着眼睛的,木匠如此雕刻也就顺理成章。而这也形成了木匠行业中的规律,没有人愿意打破。

小结:

《三国演义》影响甚远,古代人拜关公,建武侯祠,赞美桃园三结义,现在的人不断重拍相关的影视作品,以三国为背景的各种游戏也是层出不穷,其中各种人物的故事还流传到海外,受到外国人的欢迎。

都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但比较起曹操和孙权集团来说,并未得胜的刘备集团中的关羽、诸葛亮、张飞才更受人们的喜爱,可见,何为胜何为负,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秤。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936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