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记者进百村丨老村新村齐步走河南日报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陈慧以前,老村的事,一直像块大石头压在村党支部书记滑海俊胸口。村委会主任郭学礼也曾开玩笑,榆林郭村在尉氏县有两个“第一”:年建成的新社区,家家小洋楼,户户有小院,树绿花美,风景如画,一直是引领全县新农村建设的标杆;一路之隔的老村晴天尘土飞,雨天一路泥,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都不如人意,落后在张市镇甚至全县村庄中也是数得着的。外地人来观摩学习,看了新村都啧啧称赞,村干部心里却苦涩得很:村里一半人仍生活在老村,贫困户也都在老村。6月19日晚6点,接了一个电话后,滑海俊放下正要装箱发货的大桃,忙不迭地赶到村部。“中国城建院的同志到了,要一起探讨村里的建设规划,老村又有新机遇了。”从年贫困村摘帽到如今升级为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这些年,榆林郭村一步一个脚印,不仅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村民也得了不少实惠。全村耕地亩,超九成都种上了大桃,加上周边村的,桃树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万亩桃园兴起了桃产业,引来高人气,鼓起了钱袋子。产业奖补、扶贫贷款等实招硬招为贫困户插上脱贫翅膀,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仅剩2户低保贫困户。甩掉了贫困帽,榆林郭村站上新起点。中国城建院承接了榆林郭村的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建设规划项目,就村庄近远期发展规划的制定已来了多次。见了面,略事寒暄,便直奔老村。从现代化整齐划一的新社区来到老村,猛一下还不适应。这个充满原生态的村庄,房屋散落,高矮不一,跟千千万万个中国农村无甚区别。村庄稍显凌乱,但却干净得很。驻村第一书记马纪伟说,有两个原因,一是村里公益岗位由贫困户负责,他们定时来打扫;二是村干部、党员代表不时来个大扫除。“麦收前,草长得一人深,村里发出倡议,只要把自己门前的草铲铲,把杂物弄回家,每家奖励新扫帚新铁锨。”他说,为了发动老百姓,村里想了不少招。刚下过雨,背街小路满是泥泞,大家深一脚浅一脚,找硬实路面下脚。走在前面的滑海俊扭过头,说:“村干部和党员代表合计过,新社区再搞点绿化亮化当然美上加美,但擦粉要擦到脸上,钱要用到刀刃上,花到群众心坎上。”这些年,电网升级改造完成,自来水管道全部更新,天然气管道通到村,主干道整修一新……滑海俊说:“现在最紧要的是把老村的路都修修,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郭学礼接过话茬:“支书成天盯着这事,一有项目,先修路。”在老村转了一圈,设计方心中有数:“乡村振兴要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我们做规划肯定要考虑村里人的诉求。”施工方有所顾虑:“看路边树、杂物特别多,将来你们这工作量大着呢!”“咦——我们表个态,你们放心,只要来修路,3天内保证把这几条街院墙外清理得一点障碍也没有,老百姓欢迎着哩!”滑海俊说。采访手记榆林郭村位于尉氏县张市镇,6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张市镇与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谈时强调,心中要有群众,眼睛里要有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光鲜时尚的新社区锦上添花,还是为略显衰败的老村庄扭转颓势?正是因为心中有了“群众”这杆秤,在榆林郭村驻村扶贫干部和村“两委”班子面前,这道选择题迎刃而解。采访中,记者总是被萦绕于他们身上的为民情怀所感动。村民嫌跳广场舞灯光暗,村党支部书记自掏腰包更换;为老村大扫除,村干部撸起袖子一马当先;桃花节人气爆棚,村里谋划多元产业既能留住人也能留住钱……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要时时以民为先,事事以民为念,便能凝聚起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闯关夺隘,一路向前。乡村名片榆林郭村下辖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户人,年实现整村脱贫。全村耕地面积亩,大桃种植面积近亩。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大桃、外出务工、养殖。该村是新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年被评为基层党建、产业兴旺和文明美丽三面红旗村。编辑:胡田歌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859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