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笠翁对韵如何成就自己办法在区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894930.html

明辨是非大道,洞悉细微道理,这么厉害,也不过是成就圣贤的基础。

这一阙的内容有些难理解,别着急,让我给您掰开了揉碎了,咱们学到知识,增长本事!

区区七十八个字,包含不下10个典故,其中的知识点更是多到让人兴奋。

闲话不多说,您准备好小凳子、笔记本,咱们开始了!

今天我们讲《笠翁对韵》第十三讲,五微第一阙:

贤对圣,是对非,觉奥对参(cān)微。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鸡晓唱,雉(zhì)朝(zhāo)飞,红瘦对绿肥。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尺;孔明祀(sì)庙,老柏(bǎi)参(cān)天四十围。

按照押韵的典范书籍《平水韵》的划分,这是第五个韵部,“微”音韵,所以叫做“五微”。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出韵、错用,不然会被贻笑大方。

其中“微”、“扉”、“飞”、“肥”、“归”、“危”、“围”等,均出自“支”音韵。

这一阙,作者运用到了“工对”、“邻对”、“流水对”与“合掌对”。

工对就是以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

邻对就是用词义的门类相邻(或比较接近)的词为对。

流水对是指上下句有相承关系。

合掌对就是上下句是同样的意思。

这一阙讲的是“人”的最高层次就是成贤成圣,如何成贤成圣呢?

除了明辨、深诣(yì)世间的是非道理,还要在逆境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境,持续学习,最终才能大展宏图,成就自我!

先说第一句“贤对圣”。

贤是指有才能,有德行的人。这种人无论在哪里,都是受人敬仰,为人重用的人。

圣指儒家所称道德智能极高超的理想人物。

所谓: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战国·荀匡《荀子·劝学》

圣贤之道,在中国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课题,这里不过多介绍了,笔者认为,本阙所讲的内容,也是一个成贤成圣的途径,毕竟: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明·王阳明

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只需向自己的内心寻找力量,寻求道理,内心具足一切,无需外求。

“贤”和“圣”,都指是道德和能力的顶尖人物,平仄押韵也没问题,这两个字对仗,也是极好的,也直接奠定本阙“成贤成圣”的途径基调。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如何成贤成圣!

下一句“是对非”。

是非,现在多指口舌的争论,在这里指的是事理的对与错。

也就是心里有杆秤,对世间事物有个基本的判断,这就叫做“是与非”

所谓: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曲礼上》

如此一讲,是不是对古代的文化一下子就明晰了,古文化的美丽并不是青春作赋,皓首穷经,而是沿着古人的是非观,走出新时代的道路。

有了是非观还不行,还需要对事物有着深奥细致的研究与领悟。

下一句“觉奥对参微”。

觉是醒悟、明白的意思。比如觉醒、觉悟。

奥是深奥的意思

觉奥就是明白深奥道理的意思。

参是研究并领会的意思,比如参禅、参悟。

微是细微的意思。

参微是参悟细微的道理。

觉和参都是研究类的动词,奥和微都是深奥细微的道理。

两两结合,不但意思相似,还能形成对仗。

然而,明辨是非大道,洞悉细微道理,这么厉害,也不过是成就圣贤的基础。

下一句“鱼书对雁字”。

这是两个典故。

先说鱼书。

鱼书是古时对书信的称谓。

纸张出现以前,书信多写在白色丝绢上,为使传递过程中不致损毁,古人常把书信扎在两片竹木简中,木简多刻成鱼形,故称“鱼书”。

后人以此为典,信封虽然不是鲤鱼形状,亦称为“鲤鱼”“双鱼”“双鲤鱼”等。

所谓:

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唐·韦皋《忆玉箫》

雁字也是指书信。

大雁是候鸟,往返有大致固定的时间,故人们想像大雁能传递音讯,而且大雁在飞行时排列成行,有似“一”字、“人”字,故称“雁字”,也称“雁书”

相传:

西汉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汉王朝向匈奴讨还苏武,匈奴推说苏武已死。苏武的随行人员给汉使者出个主意,让他对匈奴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一雁,雁脚上绑着苏武的信件,说明他还没死,匈奴只好放了苏武。

所谓: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古代通讯很不发达,据说古代一个人一生也就接触人左右。

所以说能有书信来往的,大多是心中极度牵挂的,也是折磨你心神的,除了家书,就剩下志同道合的朋友了。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朋友呢?

继续“草舍对柴扉”。

笠翁对韵(国学启蒙名家:插图版注音版)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58购买

草舍指茅草屋。

柴扉指用树条编成的大门。

所谓: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草舍和柴扉代表着生活的贫困,身处贫困,却能够保持自己德行的人,是君子。

所谓:

君子固穷——《论语》

这种人,才是真值得深交的朋友,才是真值得书信往来,心神牵挂的人。

同样,自己也需要是这种人。

要知道,这种人的生活环境,那是“人不堪其忧”啊。然而,困境才是人生的试金石。

所谓:

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

这里多说两句,作者不是让你非得在极度困境之中生活,去体验人生,才能获得成功,但是你得有身处困境却怡然自得的心境。

那种心境能让你自强不息,闻鸡起舞。

下一句“鸡晓唱,雉(zhì)朝(zhāo)飞”。

雉是野鸡的意思。

这是两个典故。

先说“鸡晓唱”。

相传

西晋末期,内部皇族乱斗,外部起兵作乱。

祖逖(tì)和好友刘琨志同道合,立志报国。白天在一起上班,晚上在一起休息。

一天半夜,听到鸡叫。

刘琨说半夜鸡叫不吉利。

祖逖说这不是不吉利,这是在叫我们早点起床,不如以后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吧!

刘琨欣然答应。

这就是闻鸡起舞的故事。

然后说“雉朝飞”。

这是一首古曲。

相传:

战国时期,齐国有位隐士叫牧犊子,五十岁了没有妻子。

一天去荒野之中捡柴火,看到有雌雄相伴的野鸡飞过,意动心悲,写下《雉朝飞》。

感觉自己还不如只野鸡有个伴。

笔者认为,在这里“雉朝飞”表示孤独。

这两个典故放在一起,不正是“不要独学而无友,不要孤陋而寡闻”的道理吗?

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真是心情大悦,眼中所见都是优美至极。

以上几句是工对,工对就是以同一门类的词语为对。

继续“红瘦对绿肥”。

这句化自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写的是这个时节的雨后海棠,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这首词,我们不做多讲,单说在这一阙中的作用。

红瘦绿肥虽是海棠凋落,但是词语中,透出无数美丽。

这里取了其明明衰落,亦是美景的含义。

这一句在结构上,是一个学识积累的递进,也是一个孤独贫苦的转折,递进到了报效国家,转折到了带兵立功!

这一句是邻对,邻对就是用词义的门类相邻(或比较接近)的词为对。

下一句“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

从这里开始,就从草舍柴扉,升级到了举杯骑马了。

物质升级,享受了社会财富,同样肩负的责任,也重了!

这两句非常重要,咱们慢慢讲。

举杯邀月饮,出自唐·李白的《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很明显,这里写的是孤独,但是我们看到了物质上的变化。因为“酒”在古代是非常奢侈的存在。

要知道,在温饱都是极大问题的古代,一斤酒需要三四斤粮食才能酿造出来。

您说这算不算奢侈品?

有了奢侈品,就说明已经走向了社会的中心位置。

当然证据还有,那就是下半句“骑马踏花归”。

这句出自诗句“踏花归去马蹄香”。

但后人一般不用他诗句的意思,而是用这句诗身上的发生的故事:

徽宗建国子监画学,选拔画师时,以“踏花归去马蹄香”为题作画。

有一画师画了几只蝴蝶翩翩飞舞,追逐马蹄,以此来表现“踏花归去马蹄香”的诗题,匠心独运。传为美谈。

这里多说两句,宋徽宗作为一名皇帝,他是不合格的,但是他在艺术方面的成就,那真是没得说的。

他的画院培养出一大批丹青之才:

如画出古代“十大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的王希孟。

画出古代“十大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的张择端等。

在这里作者用骑马踏花归的典故,隐喻那些成就自我的人,如同那些画作大家一样一飞冲天,流传千古。

这不就走向了真正的核心层面了吗。

这里,“邀”与“踏”两个动词,让人一下子感受到作者想要描述的场景,起到了传神的效果。

在日常写作中,一定要抓住最有表现力的词汇,让我们的文章有画龙点睛之妙。

这一句是流水对,流水对是指上下句有相承关系。

走向核心层,就要做国之大事!

都做了什么呢?

下一句“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

捷是胜利的意思。

这是两个拯救国家的典故。

先说第一个典故:

相传东汉末年,曹操挥师南下,与孙权-刘备联盟决战于赤壁。

东吴·孙权大将黄盖建议火攻,并以“苦肉计”诈降曹军,成就赤壁大捷。

这里多说两句,赤壁之战的发生地,至少有七种说法,既:

蒲圻(púqí)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

从现当代观点来看,争论的焦点在蒲圻说和嘉鱼说之间,而历史学出版物和已发现文物证据更偏向于蒲圻说。

蒲圻就是现在的湖北省赤壁市。

赤壁之战,很大程度上,让东汉终成三足鼎立之势,中国从公元年到年,进入长达60年的三国时期。

在一定意义上讲,黄盖的付出,极大程度地拯救了东吴政权。

继续讲第二个典故:

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困于白登山,七天没有粮食,形势十分危急。最后是陈平献计,贿赂了冒顿(mòdú)单于(chányú)的阏氏(yānzhī,即正妻),方才解围。

陈平:西汉开国功臣,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之一。

白登山:在今山西大同城东。陈平的这一计策,让汉朝得到了喘息,为后期打败匈奴,打下坚实基础。

试问,拯救国家于危难,算不算贤,算不算圣?

从古代人的角度讲,明辨大道和至理,拯救国家于危难的贤明圣达们的归宿是什么呢?

那就是归隐山林,万古流芳。

下一句“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尺;孔明祀(sì)庙,老柏(bǎi)参(cān)天四十围”。

这也是两个典故,先说第一个:

在安徽九华山,传说为唐代诗人李白隐居时居所,最初为茅屋3间,后屡废屡建,规模逐渐扩大。

其中瀑泉垂地三千丈:语出李白《望庐山瀑布》中之“飞流直下三千尺”及《秋浦歌》中之“白发三千丈”。

这是个典型的隐居的典故,用“瀑泉垂地三千尺”,来比喻隐士的品行之高。

再说第二个典故:

孔明就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

祀是祭祀的意思。

孔明祀庙,指武侯祠,纪念诸葛亮的祠堂。

围,是古代常用的量词,古人把用两手拇指和食指合拢的长度或两臂合拢的长度叫作“围”。

这句的意思是:

人们敬仰诸葛亮,他的祠堂的古柏已经长到了四十围那么粗了。

这句话出自唐·杜甫的《古柏行》: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这两句放在这里是说,功成身退,有至高的成就,受千古的敬仰。

以上几句是合掌对,合掌对就是上下句是同样的意思。

由此可见成贤成圣需要通晓至理,磨炼心智,持之以恒,把握机遇,建功立业,功成身退。

第十三讲到此结束,如果您也喜欢我的视频,不如点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781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