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故事聊鬼狐,借古喻今论家长里短,话里有话诉儿女情长。有道是:
何人撒下名利网,富贵贫困不一般;既有骑马与坐轿,也有推车把担担;骏马驮着痴呆汉,美妇常伴拙夫眠;八十老汉门前站,三岁顽童染黄泉;不是老天不睁眼,善恶到头因果还。
#民间故事#传说在古时候,我们这出了个姓李的县官,别看他权力不大,但为人耿直公正、敢替老百姓说话撑腰,办好事做明白人,清白人。老百姓都称他“李大明白”。
李大明白也是穷秀才出生,知道民间疾苦,时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
这一天,李大明白装扮成算命半仙,带着墨镜坐在茶馆,和老百姓一样,一边喝茶一边听戏。
正听得有劲,忽听茶馆对面店里传来争吵声。
李大明白隔窗望去,只见一个汉子正站在杂货店,和老板吵得面红耳赤:“好你的奸商,居然短斤少两,做这没良心的买卖,说好的十斤,为什么不足九斤?”
老板眼睛一横,嚷嚷着“混账话,你眼瞎了!秤头还高高抬着头呢,你还占便宜呢!”
“胡说,我拿回去秤,只有八斤九两!”
“东西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这可是衙门里订制的官秤,诽谤官府,小心你吃不了兜着走!”
汉子气得满脸通红,可也不敢再说什么,只好一跺脚自认倒霉,扭头走了。
看着老板一脸奸笑模样,老百姓议论纷纷:“这缺德东西,卖什么东西都短斤少两,不知道官府给的什么秤!”
“哎,小声点,自古官商穿一条裤子,咱们还是莫惹事呀!”
李大明白暗暗记住这些话儿,把茶钱往桌上一放,不动声色地出去了。
回衙门的路上,途径一片破棚屋,李大明白突然听到里面有叹气声,不禁好奇停住脚步,悄悄把耳朵附在窗根细听。
说话的是一对老夫妻,一边吃力的推磨,一边咒骂李大明白。
老汉重重叹了一口气:“大家都说他是个清官,我看不是,如果真是明白官,为什么富人还那么富,穷人还这么穷,我看他就是糊涂官!”
老婆婆也叹了一口气说:“哎,谁让咱们命不好。做了一辈子豆腐,可到老来连头驴也没有,如果他可怜我们,给咱们一头驴,那才是好官,明白人!”
老汉连连咳嗽了半天,方才冷笑:“都说千里做官只为财,他直顾自己捞银子,怎么会管我们死活!”
李大明白听得面红耳赤,可又哭笑不得,只得连连摇头回衙门。
第二天,老夫妻刚起床,家里就闯进来几个差役,恶声恶气直接将锁链套在脖子上,押到县衙大堂上。
李大明白见老夫妻带来,立刻横眉一挑,一拍惊堂木:“好一对糊涂老儿,不好好干活,居然敢污蔑本官,该当何罪呀!”
老夫妻一听,吓了一大跳,心里明天,昨天说的牢骚话看来全被这“狗官”知道了。
老头战战兢兢,连连磕头求饶:“大老爷恕罪呀,草民不敢了!”
“不敢了?如果不好好惩罚你们,不知道老爷我的厉害!你们是认打还是认罚呀!”
老头吓得直哆嗦,“什么是认打,什么是认罚?”
“认打就是二十大棍!”
“那认罚呢?”
“认罚那就是罚你去买一斤糕点来!”
老头一想,自己老胳膊老头,别说二十棍,就是十棍也熬不下来。咬牙切齿选择了认罚,跑到杂货店,买了一斤糕点上去。
“且慢”李大明白没急着收,而是让衙役仙称了称,居然只有九两半。不禁脸色一变,喝道:
“好你个老头,为何不足称,难道以为本县好骗?”
老头顿时傻了眼,“小人买的时候,亲眼所见,整整一斤,秤头高高啊!”
李大明白拍案,又让衙役把商人带来。
一会儿,两个衙役将商人和他那杆秤带上堂来。
李大明白拍案喝问:“大胆奸商,为何这糕点短斤少两,从实说来!”
商人不疾不徐说“回老爷的话,小人行商十几年,讲究的是买卖公平,童叟无欺,该是多少就是多少,从未欺骗百姓?”
李大明白拿出老汉买的糕点,用商人的秤称了一称,果然整整一斤,秤头高高。
商人更加显得得意,说:“此秤乃县衙监制,标有印记,怎可有错。”
李大明白仔细端详此秤,果然看见上面有县衙印记。然而略作沉思,又觉得哪里不对头,把秤翻来覆去看,这才发现秤盘底居然多镀了一层锡,这样称出来的东西自然就短斤少两了。
如今证据确凿,李大明白拍案大喝:“大胆奸商,竟敢弄虚作假,还强词狡赖,该当何罪?”
商人顿时满头大汗,跪在地上连连求饶:“小人有罪,小人有罪!下次再也不敢了!”
“认打,还是认罚?”
商人眼睛溜溜一转,心想钱还是更重要一些,于是说道:“认打。”
李大明白大喝一声:“好,那就活活打死,然后喂狗!”
商人一吓,连忙哀求说:“错了错了,我认罚,认罚!”
“好,既然你认罚。那就罚你送一头驴子来。”
商人无奈之下,只好把店里用来拉货的大驴子牵过来。
李大明白把缰绳恭恭敬敬地交给老夫妻,说:“两位老人家,以后就用这头驴拉磨度日吧。你看我还算明白吧!”哈哈大笑起来。
老夫妻连忙给李大明白磕头谢恩,夸他是“大清官”,“青天大老爷”,然后欢天喜地地牵着驴子回家去了。
编者语:
自古以来,人们就渴望清官,青天大老爷。在控诉黑暗的同时,我们不禁发问:
这么朴素的百姓,不求勤勉为民,只求公正办事,做明白人。为什么这么基本的要求,很多人还做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