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作业巧实施
自主实践添趣味
交大实小综合学科教研组线上教研活动(二)
突发的疫情让年春季学期的教学直接转战线上,为确保线上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我校综合学科教研组老师们齐心协力,结合自然和信息科技学科特点,快速规划教学安排,调整教学形式,稳步开展线上教学工作,积极开展线上教研活动,不断小结、改进完善,确保线上课程顺利有效展开。
线
上
研
讨
4月18日,在组长汪洋老师的组织下,综合学科教研组开展了一次主题为“云端作业巧实施自主实践添趣味”的线上研讨活动,主要从自然、信息科技学科的学科特点出发,重点讨论了如何把握线上教学的契机,设置合理的作业形式等方面的内容。
实
践
心
得
首先由朱国梅老师和蔡宇老师分别介绍自然和信息科技学科自线上教学以来实施学科作业的实践经验和相关思考。
朱国梅老师:与在校学习相比,学生居家学习期间有更多自主探究的时间,因此我们自然组立足自然单元整体设计,设计了短期或长周期、可操作、能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线下探究作业。例如在三年级《家蚕的一生》单元中,我们设计“利用家中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可使用的蚕蔟”这一短周期作业。基于线上学习到的知识,学生已经知道蚕蔟基本的形状和作用,线下积极寻找家中可以制作蚕蔟的材料,开展设计与制作,并在制作完成后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能反思和改进自己的作品。除此之外,三年级的学生还开展了“盐花的制作”长周期线下探究活动,在自主实践和探索中,对盐在水中的变化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三年级设计制作蚕蔟视频
三年级制作盐花作品图片
三年级学生与教师互动记录图片
再比如四年级的同学们创意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杆秤,五年级的同学们则为自己的家庭设计了一份居家防疫健康食谱。自然组的老师对学生的作业都是点对点及时评价,对于开展探究活动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除了点对点的评价,老师们还会在直播时向全体学生展示优秀作业。通过线下探究作业的实施,我们发现不少学生认为这种自主实践的作业非常有趣味,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无形地提升了科学素养。但是我们也发现目前实施的作业类型比较单一,后续可以增添一些开放性的作业。
四年级制作杆秤图片
五年级设计居家防疫健康食谱图片
食谱图片
左右滑动观看更多
蔡宇老师:线上教学以来,我通过视频、音频、教师演示等环节,将本课重点提炼、结合生活、互动问答、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等环节逐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单一的看视频、听讲解的模式,到勤互动、多操作、乐实践的模式,逐步培养学生数据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
在作业的设计上,信息科技学科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课堂作业必须在直播课上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完成,且需要进行互动反馈;课后作业属于学生半自主、半开放的作业,需要学生在一定的主题范围内自主设计作业主题并完成,且必须向教师进行课后反馈。(如:学生电子邮件注册、用户名的选取、邮件个性美化、专题介绍等)。将选择权与操作权交给学生后,学生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思维得到提升,会有意想不到的作业主题产生。但在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虽然对作业感兴趣但是缺乏实践操作的能力,是否应该在后续的的实践中尝试提供不同层次的作业。
信息科技学科线上教学部分作业截图
课堂课后练习
左右滑动观看更多
方
法
交
流
接下来,大家根据两位老师的介绍,热烈地发表了自己的想法并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
汪洋老师:自然学科还可以实施阅读作业和调查作业,比如让学生利用居家时间积极阅读相关的科学类书籍,并展开交流与评比,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拓视野。
林佳伊老师: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考虑作业设计的个性化,可以从作业的层次性、学生完成作业方式的可选择性等方面进行考量。
吴勋老师:目前作业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可以融入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家长评价。
最后教研组长汪洋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在线上教学时期,作业实施时首先应遵循自然、信息科技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保证课标要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形成高质量的作业体系。目前自然和信息科技学科实施的自主实践作业不仅有趣味,而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无形地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适当的自主实践作业不仅可以巩固和检验线上教学活动的成果,也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继续进行线上学习的信心。
END
撰稿:汪洋
编辑:蔡宇
审核:曹永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