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城市管理人员,很多人眼前会浮现出这样一副画面:百姓在路边摆摊,他们大喊大叫驱赶小贩,小贩动作稍慢,他们就粗暴地把东西全部没收,开车扬长而去。
只剩下小摊贩伤心地抹着眼泪。
这还算是好的,有时甚至双方争执不下,大打出手,导致伤害事件。
这样的粗暴执法,耀武扬威,完全不顾及老百姓死活,自然招来骂声一片。
然而,那只是个别现象,并不代表所有都如此,不能一棍子打死。
来看这样的城市管理者,他们才是百姓所需要的,为他们点赞。
一个清晨,正是上学和上班的时间。
车水马龙的路上,一位穿着朴素的老人,在路边摊上一个不大的红色编织袋,摆些自家种的韭菜等绿叶菜,拿着老式杆秤,向来住的顾客兜卖蔬菜。
按规定,这个区域是不允许摆摊的。
这时,走过来两个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
女工作人员弯下腰,语气和蔼地对老人说:“大姨,您看这车来车往的,很不安全,要不您先把菜放里边吧。”
老人一听,急忙站起身,开始收东西,两位工作人员也帮着老人一起收。
老人激动地说:“我自己拿就行,还让你们帮着我拿东西。”
男工作人员一边帮老人收拾,一边说:“您可以去易通路便民摊点处,那里对老年人有公益摊位,不收费。”
老人连声说:“好,好。”
而在这两位工作人员后面,还有另外的两位工作人员,也在帮摆摊的老人收拾东西,还和老人说着什么。
这样的画面是不是很和谐?
城管文明执法,完成了任务,保障了交通畅通,还给摊贩们出主意,应该在哪里摆摊。
人心都是肉长的,摊贩们见他们态度和蔼,自然配合、支持他们工作,心平气和地收起东西,也知道了以后在哪里摆摊合规,解决了实际他们的实际问题。
试问,这样的执法,哪里会起争执?哪里会招骂?
这样的城市管理者,才是老百姓需要的,才值得人们尊重和称赞。
国家设置城市管理这个岗位,自然有它存在的必要,执法是为了给市民一个良好的出行环境,维持城市的稳定和秩序,工作人员上班是为了生活,
而摊贩大多是一些底层的老百姓,他们需要通过摊贩来维持家庭开支,也是为了生活。
他们之间的矛盾,之所以被激化,大部分是因为野蛮执法。
对工作人员来说,没收东西只是完成工作任务,并没有损失什么。
而对摊贩来说,损失可就大了,本来就收入不多,没收的东西可能是他们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冲突。
工作人员如果能做到文明执法,暖心执法,摊贩们也会配合他们的工作。
我们的社会需要和谐,希望城管和摊贩都能彼此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和睦相处,共建文明、和谐、有爱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