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克千克和吨的认识

盖百霖遮盖液能不能治好初发的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80308/6088754.html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克、千克和吨的认识》生活化教学设计

豪迈小学常晓辉

[教材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重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重量观念。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初步建立1克、1千克和1吨的观念,知道1千克=克,1吨=千克。

1.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设计多种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1千克和1吨的观念。三年级学生在生活当中的主动观察学习的意识不强,对克和千克的直接接触很少,故而要在情境的创设和直接的感受上下功夫。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和吨。

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克,1吨=千克。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建立重量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品重量的意识,能用适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重量,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重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在具体情境中,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2.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克,1吨=千克。

[教学难点]建立克、千克和吨的概念,并理解其中的关系。

[教学准备]

两包克的盐、袋装10克感冒颗粒、若干2分硬币、纽扣、小石子、若干1角硬币、黄豆,花生米、1千克大米或瓜子、苹果、菠萝等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你最喜欢那种小动物?你对动物的体重有所了解吗?能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吗?

生交流汇报。

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动物世界,一起探索其中的数学知识。仔细观察画面,你了解到动物的哪些知识?

引导学生看一看情景图:

学生交流信息。

我知道蜂鸟刚孵出来时还不到1克呢。

世界上最小的狗大约重1千克。

世界上最大的袋鼠大约重90千克。

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吨,它的肾大约重1吨。

师:这几位同学汇报得真不错,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同学!其实啊,平时生活中我们提到的重量,描述一个物体的重量就要用到重量单位。刚才大家提到了哪些重量单位?

学生汇报:克、千克、吨。

师:对,克和千克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重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和吨。

克与千克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所以把问题还原到生活中,再现生活中带有“克与千克”的素材,去发现数学问题,学生会倍感亲切,充分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探究体验

(一)认识感知1克

师:面对这几位新朋友,你还想知道什么?

预设:1克有多重呢?

克和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

我想知道克、千克和吨到底都有多重?

克、千克和吨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啊?

师:智慧的孩子脑子里都装着问题呢!你能大胆猜测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你对“克”有更多的了解吗?

学生各抒己见:

我知道一片口香糖重3克,

一包酵母15克,

一块巧克力20克,

一盒牙膏30克,

一根火腿肠重45克,

一包开心果重克,

妈妈用的一盒修护霜净重50克。

师:同学们很善于观察生活,能够从我能的日常用品中找到数学知识,很了不起。

师:那我们就从1克来开始今天的学习吧。1克有多重呢?你想知道吗?其实这样一枚2分的硬币质量约是1克,1克放在手心是怎样的感觉呢?请你从学具袋拿出2分硬币,请大家按照顺序掂一掂,静静感受,把1克的感觉记在心里,可以吗?

师: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你的感觉?

生:非常轻,太轻了。

师:对,所以平时我们在描述较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

师: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学具袋里就有一些,请同学们自己比一比、掂一掂。

师:说说你找到了什么?

一小块橡皮;一枚一角硬币,2粒黄豆;一颗扣子,一个小石子,......

同学们不愧是小小观察家啊,举了这么多的例子,那么10克需要几枚这样的硬币呢?

10枚。

师:现在请同学们掂量一下10枚这样的硬币的重量吧,老师带了几袋10克重的感冒颗粒,咱也来掂一掂,感受一下吧。

感知50克:1袋感冒颗粒的质量是10克,那5袋感冒颗粒的质量是多少呢?感知50克:1袋感冒颗粒的重量是10克,那5袋感冒颗粒的重量就是50克。大家再找找看,你身边哪些物品的重量也是50克呢?放在手里掂一掂,感知一下吧!

感知克:请大家继续找找看,你身边哪些物品的重量是克呢?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吧!

感知克:大家再找找看,你身边哪些物品的重量是克呢?也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吧!

感知克:大家再找找看,你身边哪些物品的重量是克呢?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一下吧!

放手让学生去掂一掂,估一估,感受1克、10克、克、克、克的实际质量,为建立质量观念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充分的数学感知活动,使学生获得数感的启蒙,培养学生的“亲数学”行为,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活动种体验感悟: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装上有质量标识,没有质量标示的物品怎样知道它有多重呢?

预设:可以用秤来称量。

师:你见过秤吗?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在什么地方见过什么样的秤呢?

学生各抒己见。

在超市里见过电子称,

在卖菜的小摊上,见过杆秤,

妈妈再家里称体重的薄的台秤,

药店卖药材用的是天平。

看来,同学们很善于观察生活啊!秤是一个大家族,它的成员有许多,我们一起再来了解一下吧(课件出示)

那么关于天平这种计量工具你又了解多少呢?怎样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呢?我们再来一起学习天平的使用方法吧。

天平有两个盘,称量时我们把要称量的物体放在左盘,将砝码用镊子夹起放入右盘,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当左右两个小盘的质量相同时天平的指针会指在中间,指针指向哪个方向就说明哪个盘中的物体质量偏重了。我们在称量时会用到砝码,砝码有克、50克、20克、10克等。当指针再次指向中间时,把右盘中所有砝码的质量相加就是这个物体的质量。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把生活内容引进课堂,让课堂教学生活化,使整个学习过程更活泼、主动,更具有个性化,并能充满生活的气息。深化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认识感知1千克

师:这里还有一袋盐,也是用克作单位的,请你读读有多少克。一袋盐是克,两袋盐合起来是多少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克)

师:将两袋盐合在一起,这是克的重量,掂一掂,与刚才1克的感觉比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克有点重

克的物品拎时间长了胳膊有点酸。

师:我们用秤来称一称这两袋盐的重量,一起观察有多重?

学生观察得出结论:1千克

师:同样的两袋盐,用克作单位时是克,用千克作单位秤称时是1千克,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预设:克等于1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最常见。

学生交流感受,师及时作出评价。

师:现在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用千克做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学生各抒己见:

一棵大白菜重2千克;

一把香蕉重3千克;

一个大西瓜重5千克;

一袋大米重10千克,

小红的体重是25千克

一袋水泥重50千克

称一称、掂一掂:

请同学们找出几个塑料袋,向其中一个塑料袋中装进1千克的苹果,用手掂一掂,亲身体验1千克有多重;

向另外一个塑料袋中装进1千克的菠萝,用手掂一掂,亲身体验1千克有多重;

同学们,1千克的苹果有几个?1千克的菠萝有几个呢?

通过观察、操作等丰富的活动,感受1千克,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三)认识感知1吨

师:一袋大米重1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呢?

千克。

袋大米重多少千克呢?

千克。

师:一袋大米重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个千克是千克)教师指出: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千克。也就是:1吨=千克

2.体验1吨有多重:

师:大家知道自己的体重吗?我们来看一下这位同学的体重是多少呢?

生:25千克

师:那你知道4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生:千克

师:4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生:千克

师:千克也就是1吨。大家体会一下,1吨重不重?

生:非常重,感觉很重的啊。

引导进一步体会:

一头牦牛重千克,那么几头牦牛重1吨呢?

一包水泥重50千克,那么几包水泥重1吨呢?

一头狮子重千克,那么几头狮子重1吨呢?

师:所以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同学们想一想,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呢?

学生各抒己见:

大象的重量,

鲸鱼的重量,

大卡车的载重量,

大货轮的载重量,

师:大家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啊!

三、巩固拓展

1.我们今天学习了克、千克、吨这三个重量单位,好好思考,请你填上合适的单位吧。

一个乒乓球重5()

一个西瓜重4()

一枚鸡蛋重60()

一头大象的重量是4()

咱班家浩同学的体重是45()

一辆大卡车的载重量是8()

2.帅帅的数学日记:

早晨起床后,我拿着10克的牙刷开始刷牙,然后洗脸。妈妈已为我准备了一盒千克的牛奶和一个吨重的面包。我快速地吃完早饭,背上2克的书包上学去。在路上,碰上了我们班的“大块头”,他的体重有50多吨呢!

学生质疑、讨论,

师生小结: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克、千克、吨来准确的表达生活中物品的重量。

  本环节设计了很多学生身边的练习,既巩固内化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课后实践题让数学不仅仅止于课堂,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体会数学与生活间的密切联系。

四、谈谈你的收获

师: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相信同学们经过开心探究,都收获多多,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我知道了表示很轻的物体的重量用克作单位。

我知道了表示非常重的物体的重量用吨作单位。

我知道了1千克=克,1吨=千克。

......

师:通过交流分享,大家都有了满满的收获,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从我的生活中探究发现,得出相关结论,也希望大家将我们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去表达和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在经历了大量感知体验活动之后,学生将发现与他人分享,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了对克、千克和吨的认识和理解,又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365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