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家大院里有座博物馆,我在甘熙故居修文物

白癜风可以抑制么 http://pf.39.net/bdfyy/bdfzj/180124/6020116.html

“谁家九十九间半,直把秦淮烟雨收”

年,一部名叫《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火遍了中国大江南北,故宫里充满古韵的文物、几代传承手艺的师傅、以及故宫本身独特的历史韵味令无数人神往。

《我在甘熙故居修文物》

在南京也有这样一个地方——甘家大院

南京市在甘家大院里建立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珍藏了许多甘氏和南京的历史文物,也有像故宫里一样沉迷修复的工艺人,今天小编将带您游览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看看在甘家大院里的这座博物馆。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年建馆,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山南路南捕厅甘熙宅第内,总占地面积平方米。

是南京地区收藏、陈列民俗物品,研究民风民俗,弘扬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专门机构,并于年建立中国首家民俗、非遗“双博馆”。

甘熙宅第又称甘熙故居或甘家大院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是南京老城文化的见证和缩影,是南京民俗文化和非遗文化的重要展示地。

游客可以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了解南京一百多项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基本情况,观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展演。

展出内容

甘家宅建筑群

甘熙故居

甘熙故居是清代著名学者甘熙的故居,这座以木构架为主的典型中国古建筑始建于道光初年。

它的建筑传承了徽州古建筑的风格,木雕石刻精美,又兼具太湖流域建筑风貌,注重厅堂梁架的细部雕琢。

甘家前后用50年时间,造屋4组,多达多间,民间俗称甘家大院为“九十九间半”。

津逮楼

津逮楼是甘家的藏书楼,也是清代金陵著名的藏书楼。津逮楼除收藏历代秘籍善本,还收藏了大量甘氏自撰著述。

津逮楼历经火焚,后“复庐”重建。现如今保留下来的藏书,是当时散落在各房间供家人平时翻阅的。

望月楼

原为甘家小姐绣楼,后因津逮楼被毁,将保存下来的两三万册书籍又搬到了望月楼(南捕厅19号)。

友恭堂

清朝嘉庆初年,甘国栋在时称府西大街的南捕厅买下一块宅基地,开始营建房屋。

嘉庆已末(年)正式迁居于此,并取堂名曰“友恭堂”。“友恭堂”是南捕厅甘氏的堂号,也是整个宅第、家族的共同称谓。

严凤英故居

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的严凤英,在解放初期在甘家大院学习京剧昆曲时住过的居所。

南京民俗文化展

展示了南京民俗文化,有照片、实物、影像等陈列。

金陵十八坊

“金陵十八坊”展示厅,则复原了南京地区的部分老街坊、老行当,推荐怀旧范儿观众一游。

“金陵十八坊”是明朝大量军需品与民用品的生产场所,云集工匠人口有十余万。

观众在这里还能看到扇子店、当铺等已经消失的老行当。

金陵甘氏家庭历史陈列

甘熙宅第的主人是被称为“南邦巨族”、“江南甲姓”的金陵甘氏家族。

金陵甘氏家族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战国的秦丞相甘茂,其后甘宁、甘卓等都为战功显赫的名将。

几百年来家族代代以“友恭”精神为家训,世代书香,诗礼传家,自清代以来成为以藏书、文学、地学闻名的文化世家。其中展示的友恭堂祭祀用具,属于二级文物。

南京育儿、婚嫁习俗展示

观众带着3岁以下孩子前来参观的,可在这里玩“抓周”。孩子坐在扁箩中,如果选择升斗、算盘寓意从商;乌纱帽、印章则是仕途之兆;选刀剑戈矛是武夫,金银珠宝则是富贵相。

“立夏称重”也是南京人代代相传的育儿经验,老百姓为避免孩子在此季茶饭不思,特制一种巨大的杆秤。上方用麻绳吊在房梁上,下方吊一个大竹篮,让孩子坐进去,人移动秤砣称出孩子的体重。现场“立夏称重”可承受50斤重量。

此外,老南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婚嫁民俗也在这里以各种实物的形式体现出来,观众还可乘坐花轿互动。

手工艺、传统表演

抖空竹、南京绒花、泥塑、

秦淮灯彩、木雕、绣鞋、

中国结、葫芦画、剪纸、

脸谱、钟表陈列等

传统表演

馆藏文物

甘熙著《白下琐言》

南京掌故笔记。专记金陵山水、名人遗事等,详细查考利病、沿革,内容包括名胜古迹、经济状况、文化生活、风俗人情等,共多则,是研究明清南京地方历史的重要文献。

“江宁甘氏友恭堂记”碑

碑文成书于清嘉庆十七年(即年)

碑石镶嵌于“友恭堂”东墙之上,王芑孙撰写,金陵刘文奎镌刻而成。碑文字体遒劲工整,清晰可辨。“友恭堂碑”的发现,印证了“友恭堂”的存在,以及甘氏家族世代以“友恭”为家训的历史。

甘氏家族陈列

甘家姓氏来历,及甘家藏书、刻书的部分古书籍展出。

文物新生

80年前随中山舰一起沉没的怀表

正在甘家大院三位老师傅手中维修

80年前的一个下午,在湖北金口的江面上,中国抗战史上赫赫有名的舰艇——中山舰,被6架日军战机击沉于长江。

21年前,中山舰被打捞出水后,中山舰博物馆于20世纪末在武汉建立。前段时间,三位南京修表老师傅从中山舰博物馆馆长手中接过中山舰上的四块怀表遗物,开始了维修工作。

这三位老人是谁?四块怀表为什么会送到南京来修?

故事要从甘家大院的南京民俗博物馆说起。

位于南捕厅15号甘家大院九十九间半的清朝宅子里,有一位叫陈仲仁的老师傅。他是江苏省劳动模范,古钟表陈列馆馆长,南京市双文明先进个人,也是南京博物院特聘的宫廷钟表维修师。

陈仲仁(右)等三位师傅抓紧时间维修怀表。

年,由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牵头,陈仲仁曾去武汉市博物馆办了一个古钟表展览,那几天在武汉参观游览期间,他特地去了跟南京很有关联的中山舰(博物馆)参观。

他发现年从江底打捞出的中山舰遗物中竟然没有船钟,感到十分遗憾。他对博物馆许诺:送中山舰博物馆一个船钟。

正是这次赠送船钟的机缘,陈仲仁和强明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308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