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接触紫砂壶的过程中肯定听说过薄胎这个说法,有些新手甚至可能在这个问题上曾经被误导过,有几个朋友就曾经问过我,他们问是不是像别人说的拿着感觉比较重的紫砂壶就是假的,比较轻的就是真的呢?这个说法比较搞笑按照这个说法大家去买壶是不是还得带一杆秤呢?
其实紫砂壶的轻或重和紫砂壶的真假没有必然的联系,同样的器型同样的容量的两把如果重量不同,那是因为这两把壶的壶身的厚度不同,在正常情况下制壶艺人在做壶的时候,一般会把泥片打到2.5到3毫米左右,那制作的过程中要经过拍打,烧成后泥料也有一定的收缩,所以成品壶的壶身厚度要小于刚开始的数值。
具体的数据大家不用记因为不存在什么绝对的标准,不同的壶型不同的泥料或者不同的人来做都有可能不一样,虽然说不存在标准,但是用户有了一定的经验之后,一把壶到了手上基本上就能判断出这把壶的壶身厚度是正常,还是偏厚,还是偏薄,对于明显比正常厚度要薄的壶我们就称之为薄胎壶。
薄胎壶相对于正常厚度的壶来说制作的难度肯定要加大,烧制的时候变形的概率也更大,所以薄胎更考验制壶艺人的技艺水平,然后同一个人做的薄胎壶要比他自己做得非薄胎壶价格要高一些,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会觉得看来这个薄胎壶是个好东西,所以我也见过一些朋友盲目的追求薄胎,这个在我看来就大可不必,我来说一下薄胎壶的弊端。
首先薄胎壶比非薄胎壶更容易破碎,这个大家很好理解。
其次有些薄胎壶太轻了,不压手,轻当然有轻的好处,但是同时也有坏处习惯了非薄胎壶重量的人,在使用薄胎壶的时候一定会觉得特别别扭,那需要一个习惯的过程。
最后还有一点薄胎壶比非薄胎壶有着更大的惊裂的可能性,就是说比如在冬天空壶的壶身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倒热水进去就容易惊裂,所以使用薄胎壶是有风险的,这就是为什么薄胎壶一直都是小众的产品不能成为主流的原因。
为什么年来紫砂行业给紫砂壶的泥片厚度定了一个标准,因为这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实验总结出来的最佳的一个厚度,按照这个标准厚度制作的茶壶在材料强度和手感之间获得了一种平衡,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尽量选择正常厚度的壶,不要盲目的追求薄胎,我认识一位制壶艺人他说他做过的最薄的壶,成品的壶壁只有0.8毫米,这是一个几乎已经到了极限的数字,但是他自己也说做这样的壶只是为了看看自己到底能做多薄,说白了就是炫一下技。
而这把壶完全没有实用价值,因为拿在手里你稍稍用力就有可能把它捏碎,所以薄胎壶虽然难做,但未必优越是否值得每个人拥有呢?大家还是自己掂量一下。#紫砂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