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龙孤身救少主,张翼德悍勇退强敌,荆州

公元年7月,曹操挥军南下取荆州,消息一经传出,南方群雄一片哗然。

孙权方面自然是知道,曹操这是急着来抢自己的生意,以达到挤压己方市场发展空间的目的。

荆州方面刚刚换帅,新上位的刘琮集团也知道曹操这次南下就是想一举并购自己的荆州集团。

而首当其冲感到亚历山大的自然是身处抗曹第一线的荆州北大门新野的保安队长刘备同志,这位同志这些年一直保持着“只要见曹操来了就赶紧跑”的优良传统,今非昔比的是,他在去年得到了一个经世大才诸葛亮,亮哥出山前就明确地指出他那种刘跑跑的搞法是成不了大事的。所以,尽管他内心早已中了曹操恐惧症的毒,但为了找回自我和自信,他还是想挑战一下极限,跟曹操狠狠地干一仗,大不了输了再走。

也不知道是庆幸还是遗憾,刘备同志咋想的,在当时的实际情况中并不重要,因为他说了不算,毕竟他只是人家荆州集团外聘的一个北门保安队长。

那么,当时的荆州集团高层面对来势汹汹的曹操大军持何态度呢?刚刚被扶持上位的刘琮同志心里很受伤,老爸,您走的可真是时候,在这个节骨眼上把我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我该咋办呢?于是,赶紧组织开会讨论。

但是由于刘琮是刚刚上位的,主持会议的能力不足,所以在荆州内部的战略讨论会上基本上就是一个摆看的主。

刘琮在会上问怎么应对曹操这次入侵,下面的文武大臣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这还用多想?投降呀!

刘琮表示,我这才接上我爹班,大家就鼓励我把老爷子留下的基业打包拍卖,这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大臣傅巽站出来反驳说:“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曹操代表的是朝廷,是皇帝,我们是臣子,以人臣抗人君这叫做以逆抗顺,以地方抗中央这叫做以弱抗强,以刘备抗曹操这叫做以卵击石,你对抗中央难道要找死吗!”

抗王兵之锋,必亡之道也

刘琮正在犹豫之际,傅巽又开始火上浇油了,追问犹豫不决的刘琮:“刘备和曹操相比如何?”

刘琮据实回答:“那肯定比不上。”

傅巽继续说:“刘备打不过曹操,荆州得归人家曹操。即便刘备打赢了曹操,刘备会把荆州原原本本地交给您吗?输和赢,荆州都不是您的了,您还犹豫个啥?赶紧投降,这样还能卖个好价格!”

这里必须要心疼刘琮小朋友三秒钟,熬了大半辈子,终于接班当上荆州集团的董事长了,结果开的人生第一个董事会,居然就是散伙会。这确实有点悲催。

这个时候,可能又会有人要骂刘琮是一个毫无主见的败家子了?必须要替刘琮解释一下,其实他也是没得选择。他这个荆州集团的董事长就是个挂名虚职,比他爸刘表还要差许多。他爸在世的时候,在一些重大事务上说话都不好使,他一个刚刚上位的奶娃子能指挥得动下面那些老江湖?即便你刘琮想硬气一回,但下面那些部门经理、大区经理全不支持配合,你拿什么去硬气?

其实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有很多刚刚走马上任的新领导到了一个新部门,往往是很难开展工作的。

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来分析一下傅巽以及他背后那些荆襄世家大族的心态和心思。首先,对抗曹操在名义上造反;其次,曹操是出了名的能打小王子;最后,一切成本消耗都得我们这些本地大族去承担。我们为什么要陪你去玩命?荆州集团被收购了,我们就失业了吗?跟着曹老板照样吃香的喝辣的。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荆州集团很快就达成了上下一致的意见:识时务者为俊杰,咱们不做无谓的抵抗了,要热烈欢迎曹老板来荆州分公司视察、指导工作。

内部定调之后,刘琮便马上安排人去曹操那里递交降表,书面流程必须要正规。

也得亏刘琮还没有完全丧失良知,他突然想起了他荆州集团还有一个外聘的叫刘备的保安队长在荆州集团北门上班,公司既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动调整,还是要通知一下他。于是派了个叫宋忠的人去跟刘备说,咱公司已经被曹老板并购了,你自己决定一下去留吧。

刘备一听,心里直骂娘,你们这不是瞎胡闹吗?你们可以投降曹老板,我能行吗?这些年,我迫于生计,多次玩弄我们曹老板于股掌之间,他还能容得下我?

此时曹操已经到了新野,刘备在汉水北岸的樊城,刘琮在樊城一水之隔的襄阳。刘琮投降之后,刘备的樊城就陷入了南北夹击的困境,和曹操单挑都没底气,刘备哪里还敢在留在敌占区当钉子户呢?于是,赶紧收拾行李,继续跑路!

刘备这次跑路有点与众不同,是他人生之中一次重要的高光演出。因为刘备刚一跑路,却发现后面跟来一大票的老百姓,这帮人哭着喊着说要跟刘皇叔浪迹天涯,生是刘皇叔的人,死是刘皇叔的死人,把一直没有什么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刘备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为什么突然之间就有这么人要对刘备生死相随了呢?是因为刘备在荆州这八年做了很多感天动地的善举吗?有这方面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即将赶过来的曹操太特么吓人了,那个大魔头当年在徐州的种种动作至今还令人不寒而栗。

刘备一看这么多革命群众跟上来了,改变了一贯神出鬼没的作风,下令部队掩护百姓撤离。可行军和移民是两个概念,被这群流民拖住后腿的刘备部队,一天也就走个十来里地。按照这个速度,被曹操撵上只是迟早的事情。

所以,到了襄阳的时候,诸葛亮就劝刘备出其不意地拿下襄阳城,先搞个战术缓冲点再说。况且刘琮已经宣布投降了,揍他也不算违背道义。可刘备却觉得这样不合适,毕竟自己曾经给他老子打工,现在他老子刚走,自己就来收拾他儿子,这说不过去。要进襄阳城也只能通过正式申请的路子。

于是,刘备在襄阳城下使劲喊刘琮出来说两句,但刘琮心中有愧,根本不敢见他玄德叔。

眼见时间越来越紧迫,身边的人便对刘备说:“您不能在这里耽误时间了,得赶紧跑去江陵,江陵城里面有大量的军需物资,且城高墙厚,是个打防御的好据点。”

刘备便命令关羽带着自家精锐上船顺汉水先往下走去江陵,自己却坚持和这十几万人同进退,并说出了一句跨时代的话:“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刘备这句话怎么去理解,大家可以去见仁见智。我想说的是,大家很多时候要理解刘备同志的辛酸和无奈,别人都是以人才为本,他却只能冒着生命危险以流民为本,为啥呢?因为阶级分层后,那些世家大族、地方豪门很少会力挺他这样的草根阶级的,他只能寄希望于收买底层民心来慢慢开发出自己的人力资源。

你这边以人为本,曹操那边却以杀你为本,曹操因为江陵有军队辎重,恐怕刘备先拿下后成祸患,便扔了辎重,轻军赶到襄阳!

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

到了襄阳听说刘备跑了,曹操又立刻亲自带领五千虎豹骑嗜血追杀大队,狂奔一日一夜来追杀刘备。

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

到这,真忍不住要多感慨几句。我们都知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但有多少人能做到曹操这样?为了剿灭刘备啊,为了抢夺兵家必争之地,你看人家一个50多岁的老头是这么操作的?先丢掉辎重,率兵轻装前行去追;追到襄阳没追上,连主力也不带,带着精锐继续追。骑马狂奔三百里加一天一夜,人家这是什么精神?是为了稍纵即逝的机会而不惜往死里造自己的精神。大家不服不行呀,汉末那么多英雄豪杰,为啥只有曹操最后真正杀出重围了?人家是真敢拼呀。现在很多动不动就躺平的年轻人真该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随着曹老板一路风驰电掣地追上来,便又到了刘备同志遭罪的时候了。当然,还是老规矩,率先遭罪的便是刘备的老婆孩子。在此,也再次提醒大家,做大人物的家属是一件看起来很风光实际上很危险的事,大家既要看到人前显贵的部分也要看到人后受罪的部分。

由于刘备习惯性高风亮节地亲自殿后,导致曹操和他的虎豹骑最终在当阳长坂坡追上了刘备。一看到曹操追上自己了,刘备再也顾及不了高风亮节了,他弃妻儿和辎重,与诸葛亮、张飞等数十骑核心骨干,先走了。

接下来的剧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没错,就是《三国演义》中赵子龙长坂坡七进七出的桥段了。其实这个桥段虽然很神奇,但却是真实的。刘禅确实是他赵云叔叔在乱军追杀下救下来的,赵子龙然后怀抱阿斗、领着嫂子又回到刘备身边的。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只是这段历史的具体过程却没有在史书之中留下太多笔墨,原因很简单,你蜀汉不是最终的胜利者,所以你们的大将是不应该有太多的戏份的。

但不管如何,天地之间有杆秤,老百姓的心便是那定盘星。由于感念赵子龙的忠贞、勇武、敢战、能打,善良纯朴的老百姓渐渐地把赵子龙在心中封神了。

而对于习惯性拉跨的刘备来说,这次灰头土脸的经历恰恰是他人生之中一次堪称神迹的品牌营销活动。那些随行的百姓一看刘备一直和他们同甘共苦,为了不抛下他们,宁愿冒着被曹操的风险也不愿意独自离去。即便最后被曹操追上了,人家也是安排自己的家眷与大家同行,我们什么时候享受过和领导家眷同等的待遇?太特么感人了。以后谁要是再敢逼逼我们刘将军的不是,老子跟他拼了。

还有,刘备的军心也彻底被刘备给收服了。大家还记得刘备安排项羽率领主力精锐乘船先走这事吗?结果手下将士先脱险了,领导和领导的家属却因为亲自殿后而差点被俘,这太仗义了。领导把兄弟们看得比他自己和他老婆孩子还重要,这以后必须得肝脑涂地地跟着咱刘哥干。

这段历史的尾声同样鼎鼎有名,正是张飞张三爷当阳桥上吓退数千曹军。刘备在赵云帮他抢回儿子之后,来不及感动,便又见曹军追上来了,便使出了自己最后的杀手锏——让张飞张三爷领军打阻击。但他给了张三爷多少人马呢?连带三爷本人在内共21人。三爷站在当阳桥头,横眉冷对,怒目喷张,大喝一声:“我乃燕人张益德也!谁敢过来决一死战!”虽然没有震断当阳桥,但也确实让曹军不敢轻举妄动。

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

这里面其实也还是有一些军事疑问需要解释一下。按照常理,三爷这种吓千军万马的效果是不可能发生的,要知道,曹操带来的可是身经百战的北方第一特种部队虎豹骑,就算人家奔袭了里路和一天一夜的时间,但怎么也不至于被三爷一声大喝就不敢上前一战了。若对战20都没勇气举刀子,那虎豹骑也就太浪得虚名了。

真实的原因可能是:当阳桥不太宽敞,易守难攻,你曹操虽然有人,但也只能轮番通过,人家张三爷虽然只有21人,但守住一个小关口,还是足够了。再加上张三爷威名在外(正史上,和关二爷是唯二被多次官方认证为“万人敌”的角),车轮战也很难搞定他。只要张三爷拖延时间的战略目的实现后,人家是天下之大任我行了。所以,强攻对曹操的战略意义不大。

但不管怎么说,这场演出是专属于三爷的高光时刻。《三国志》等很多史书都把三爷和二爷并列为汉末武将武力值的天花板,这绝对不是胡搅蛮缠。之所以会引起很多吃瓜群众的唾沫横飞(不认可),主要还是前面那个原因,蜀汉不是这场精彩绝伦的争霸赛的最终胜利者,属于他们的专属舞台不会有很多,大多都会一笔带过。高曝光率的大舞台属于曹魏阵营中破十万的张辽,属于只身护主的典韦,属于独眼悍将夏侯惇……

到此,这篇文章也要告一段落了,因为文章中,刘备要开始和江东集团接触上了,然后,各方英豪在孙刘联合大舞台上各展风采了。

最后,习惯性地和大家聊一些题外话。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有时候会觉得历史越读越有味道,且不是自己传统印象中的那种味道?

以这段历史来讲,大家还真的觉得刘表父子是庸碌无为之人吗?可能他们的确是,但其实更多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掌握核心资源。打个比方,你可能是实验室的主任,但是打开实验室的钥匙一直没有掌握在你手里,这个时候,别人要求你随时随地到实验室去组织实验,你办得到吗?所以,我们看问题真的要看到本质才有意义。

又比如,我老说曹操是一个很浪漫的人,天马行空、情怀漫天,这种人其实是不大适合做老板的,因为很容易因为情绪徇私而犯大错误的。但是大家发现没有,曹操一直在成长,尤其在统一北方后,人家真的变得成熟多了。打荆州说打就打,因为时机好,休息不重要;追刘备要追就猛追,因为要抢占先机、斩草除根,再苦再累也值得。人家在把握关键时机上从来都是干脆利落,且亲自上阵,带队猛冲。这一点是很多人不具备的。

再比如刘备,这个人在历史上和民众心中的争议其实是很大的,有人说他大仁大义,有人说他假仁假义,有人说他坚韧卓越,也有人说他阴险狡诈……其实,这些看法各有各的道理,但刘备是很真实的。他前期的种种灰头土脸、丢人现眼的表现,绝大多数是因为实力导致的,他没那个能力为他的情怀买单,只能蝇营狗苟地活着,这就是客观条件的限制。但不管怎么说,人家刘备这一辈子没乱杀人,这点是千真万确的,人家深得民心也是千真万确的。所以,我们真正去看刘备这个人的本心,要等到他崛起的时候再去看,前期,人家连生存都有问题,哪有那么多心思去讲那些礼义廉耻,要知道人家是一个要争霸天下的雄主,而不是一个家长里短的平民。

概而言之,希望大家在阅读和理解历史包括生活的时候,一定要学会透过事物、人物的表象,去分析和总结其背后的逻辑性和合理性。也许,只有这样,我们离所谓的真相、所谓的成长,才会越走越近。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649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