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7旬大爷有些怪,自酿米酒从不卖给

他说:人心是杆秤,人言是面镜。自己做酒就和做人一样,全凭自己的良心,时间长了,才有“好酒不怕巷子深”的生意来。

说这话的老人叫王柏根,今年73岁,是江西南昌人,30年前他从爷爷手里接下一个小酒馆,卖的是自家酿造的米酒,虽然酒馆几次迁址,但酒的风味一直未变,价格虽然从20多年前的一碗6毛钱,变为现在的1元钱,但一直都很亲民。因而,他的小酒馆不管搬到哪里,总是有很多老顾客跟随到哪里,买卖做得风生水起。

这个小酒馆是他和妹妹一起打理的,妹妹叫王细英,今年也是6旬老人了,兄妹两人也有大体分工,他负责酿酒卖酒,妹妹则负责给酒馆做菜,下酒菜很简单,就是油炸花生米、凉拌豆腐干,还有些自制的卤菜,比如卤猪耳朵、莲藕等小菜。

妹妹王细英说:哥哥给小酒馆定了店规矩,就是长期坚持“3不卖”,一是每天只营业8个半小时,早上8点到中午1点,下午4点半到晚上8点,到点后就关门歇业,不超时1分钟;二是对喝过酒还来喝酒的人不卖,怕他们喝醉酒后会误事,特别是对已经醉酒的人立马劝退;三是对年龄太大的老人和青少年不卖,说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给多少钱都不成。

老人用的酿酒家具还是爷爷手上留下来的老古董,他说:爷爷也给自家酿酒立下规矩,自家不敢投机取巧,一招一式得按规矩办事,爷爷那时的小酒馆在滕王阁附近,现在搬到大士院这里来,地方没有原来那里亮堂,但这酒必须做的更扎实。

说起传统的古法酿酒,大爷说:好酒首先原料要好,选择的糯米一定要是上等的米,不然再好的工艺都是白搭,这糯米要酿出好米酒算下来得有七八个环节要把关,环环都要到位,最主要的还是把好发酵关口,发酵时间欠缺了酒味就会发硬,发酵时间过了就会变得太甜,要“不硬不甜”在时间掌握上就全凭经验。

老人酿的酒一般是隔天再卖,每天白天淘米晾晒,下午蒸煮,晚上发酵,为酿出一锅好酒全天都得操心操持。

妹妹王细英说:现在时代变化太快,过去米酒一统天下,现在啤酒白酒到处都有,年轻人赶时髦大多喝成啤酒了,喝米酒的都成中老年人了,就连收款都改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54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