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曹操因此才会杀他吗其实他

导语:

杨修之死,杨修爸爸杨彪之过错也。杨彪是杨修的父亲,也是四世三公的代表人物,可是他却不求上进,没有雄霸之心。以至于儿子被曹操宰了,他连一句埋怨的话都不敢说。如果杨彪混的好一点,他儿子会有这样的下场吗?

同样是四世三公,人家袁家出了两位诸侯,无不是依靠家族力量和遍布天下的门生故吏。杨彪有着相同的资源,为何不去利用呢?他对大汉朝还有痴心,这说明他压根就不懂得什么叫做时事。

平庸的父亲却生了一个不平庸的儿子,杨修的确要比杨彪聪明很多。他明白天下大势已经倾向于曹操,所以果断加入曹操阵营。结果呢?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聪明反被聪明误,大概指的就是他这样的。

01鸡肋的说法有些牵强。

当时曹操正在跟刘备打汉中之战,一天晚上曹操正在吃鸡,真的是在吃鸡。就有人进来问今天晚上的巡夜口号是什么,曹操恰好吃到鸡肋,所以就让他以鸡肋作为口号。

这个时候的曹操正在遭逢刘备集团的猛烈反攻,此刻已经没有什么逗留的意思了,因为再打下去,依旧还是无法夺回汉中。此刻的汉中对曹操来说,那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所以当巡夜的口令传出来的时候,杨修听到这一口令,立刻让大伙收拾行囊,准备为回家。为什么呢?因为鸡肋就是没意思的意思,看来曹操觉得汉中之战已经索然无味,准备回家了。等到曹操出来看到大家在收拾包袱,心里咯噔一声。他询问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是杨修过分解读了曹操的心意。所以曹操才会把杨修给杀了,杀他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在军中造谣生事。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似乎没什么不对劲。可问题是,曹操没多久果然就撤退回家了,这个时候曹操才想起了杨修的话,心里倍感愧疚,给杨修风光大葬。

及操自平汉中,欲因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之又难为功,护军不知进止何依。操于是出教,唯曰“鸡肋”而已。外曹莫能晓,修独曰:“夫鸡肋,食之则无所得,弃之则如可惜,公归计决矣。”乃令外白稍严,操于此回师。修之几决,多有此类。修又尝出行,筹操有问外事,乃逆为答记,敕守舍儿:“若有令出,依次通之。”既而果然。如是者三,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状,于此忌修。且以袁术之甥,虑为后患,遂因事杀之。---《后汉书》

那么这件事是真的吗?显然没什么道理。毕竟杨修是天下大才,他不会不清楚军中规矩。而且提前收拾行装,若是被敌军知晓,可是有被偷袭的危险。

所以杨修干不出这种蠢事。唯一可以解释的是,曹操早就看杨修不顺眼了,这次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把他杀了。那么曹操为什么看杨修不顺眼呢?

02杨修有意扶持曹植,夺嫡失败是他必死的原因。

当时曹操的儿子当中,能够继承大位的,其实有两个。一个是曹丕,也就是魏文帝。还有一个则是曹植了,也就是后来的陈王。

曹丕那边有司马懿作为谋臣,所以曹植为了争夺大位,也必须要有一个谋士,那就是杨修。杨修的才华绝对不输司马懿,尤其是在谋略方面。当然了,司马懿在军事上的成就是杨修远不可及的。同样的道理,曹丕在各方面虽然都不突出,可是每一样都能拿得上手。而曹植则完全不同,他是一个偏科的孩子,在文学方面,几乎是天下无敌。可是在军事和政治上却显得十分幼稚,完全不是曹丕的对手。国家不需要一个只懂得舞文弄武的人来统治,而是需要一个文治武功样样在行的人来管理。曹操心里是有一杆秤的,他虽然也喜欢曹植,可是未必就放心将天下交给曹植。

反观曹丕为人,深沉内敛,极有城府。当时天下还没有稳定下来,很多事情都是未知之数。选择曹丕对曹家的未来来说,更加稳妥,这是无疑的。

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脩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二十二年,增置邑五千,并前万户。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三国志》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曹操还是希望找个说话办事都谨慎小心的人来继承自己的大位。所以多年的比拼过后,曹植自然是掉队了。而支持曹植的杨修,将来必然会成为曹丕上位之路上重要的障碍。

以曹操的为人,睡个觉都会起来杀人,更别说如此心腹大患了。所以杨修的死,自从曹植失去夺嫡希望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03杨修和曹操的政治观点是完全相反的。

别看杨修是曹操的秘书,其实这两个人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我们需要注意杨修的出身问题,这非常重要。

首先杨修的父亲是杨彪,四世三公弘农杨氏的代表人物。其次杨修的母亲是大司徒袁安的曾孙女,按照辈分算是袁术的妹妹,又是一个四世三公的豪族家庭。杨修是强强联合的产物,是东汉最强大的两个士族家庭的联合体。所以杨修的特殊身份,就注定了一点,他一定会为了维护士族集团的利益,跟曹操做斗争。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一个唯才是举的人,但凡有才能,就能够在朝中做官。你杨修就算是双重四世三公的身份在手,如果没有才能的话,我曹操还是看不起你,还是不会用你。

曹操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废除士族集团世袭制的传统。凭什么你们家族的人,不管有没有本事,都能够做官?在曹操眼里,四世三公那不是一种光荣的传统,而是一种耻辱,一种特权主义的象征。

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脩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脩。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罢之。---《三国志》

曹操觉得这世上应该是有才能者的天下,而不是有虚名者的天下。显然杨彪袁术包括袁绍这些人,都是有虚名之人,而他曹操才是那个有才能的人。

所以面对要废除家族前程的曹操,杨修会无动于衷吗?换句话来说,眼看着四世三公的杨家,又出现一位旷世奇才了,那曹操会无动于衷吗?当然不会。唯才是举,就必须要从他自己做起。所以曹操杀杨修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为了捍卫自己的政治观点。

总结:举孝廉到了东汉后期,基本上就是贵族们进入官场的敲门砖了。

举孝廉在西汉时期实行的还算不错,正直的官员比较多,这就造成了当时举孝廉出来的官员质量都比较高。

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转变,因为那些已经做了官的人,希望让自己的儿子孙子也能够做官,可是举孝廉的条件太苛刻,所以他们开始找关系。

这么一来大家就举荐自己的子弟做官,后来怕朝廷追查起来不好解释。所以各大家族就换着举孝廉,你举我家的儿子,我举他的儿子,他再举你家的儿子。这么一来朝廷也不好说什么了。

所以到了东汉后期,也就出现了贵族集团垄断官场的状况。官员们的子孙全都在朝中做官,而且有些甚至每一代人都能做到三公级别。

这就是杨修家和袁术家出现四世三公的原因。因为贵族集团的互相扶持,所以他们把东汉官场垄断。曹操想要做出改革,那就必须要对他们这些贵族迎头痛击,杀杨修包括杀孔融,那都是这个目的。

参考资料:

《三国志》

《后汉书》

四大名著全套无障碍青少版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小学生新课标必读书籍四大名著(定制版)京东查看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441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