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是怎样在不归

上海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a_6140856.html

刘备的蜀汉政权,在诸葛当国时期,实力最为弱小。荆州已失,只剩一个益州。

1、诸葛亮治蜀

刘备又在夷陵被陆逊打得大败,损失惨重。诸葛亮出师表所言: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讲得是实际情况。所以诸葛亮为政公正清廉,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在他率领下的政府,励精图治,积极进取。有一股向上的蓬勃朝气,官吏忠于职守,人人自我勉励。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说:“道不拾遗,强不侵弱。”。

在使用人才方面,诸葛亮最大限度地发挥官员的积极作用,树立优秀典型。大臣李严为犍为太守时,手下功曹叫杨洪,因为才能优秀,李严还没升迁,杨洪已担任蜀郡太守了;杨洪手下书吏何祗,才华高,能力强,就被推荐出来,没多久就担任广汉太守,而杨洪还在蜀郡。这种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人才,使他们发挥最大的作用的方法,让益州人士都心服口服。

反过来有错的官员,那是坚决惩治不手软。诸葛亮当权,处理过几个高级别的大臣,最有名的就是同为托孤大臣的尚书令李严。

2、腹有鳞甲的李严

李严字正方,是蜀国中后期重要的大臣之一。建安二十三年,刘备诸葛亮等率主力在汉中和曹操激战。后方益州却发生了马秦、高胜等人叛乱,乱军达万人。李严时为犍为太守,立即发本郡兵五千人,快速进击,一举消灭了叛乱。

南方少数民族也趁机发难,又是李严,快速反应,把乱事给平定了。精兵猛将在外未归之危急关头,李严用有限的手头力量,解决了内乱,安定后方。给刘备留下很好的印象。于是一路提拨,章武二年为尚书令。章武三年,刘备白帝城托孤,李严和诸葛亮一块受遗诏辅佐少主。李严主要镇守永安,防备着东吴方向有无异动。

诸葛亮给孟达信中说:李严处理事务敏捷流畅,毫无阻碍迟滞的现象。非常看重李严的能力。李严自己也给孟达写信说:“我和孔明,并受托孤。责任重大。多么需要优秀的人物共同担当哦!”自己也很肯定自己的地位和才能。

关键在于李严这人能力没问题,但性格上孤傲不群,自视很高,看不起普通干部。他的老乡编了个话来说他:“难可狎,李鳞甲”。讲一个人有鳞甲,就是说这人心狠,报复心强,开不得玩笑。蜀汉大臣陈震提醒诸葛亮说:“李严这人,骄傲自大,腹有鳞甲,和大多数人合不来,应该注意使用方式。”诸葛亮贬李严后,也说:“陈震对我说过李严的性格问题,我本想有鳞甲的人,不要去触犯他的性子就行。没想到还是出现口舌之祸。”李严的状态,用现代的话来说,智商很高,情商很低。

3、九锡和巴州

诸葛亮这样经天纬地的人中之龙,李严是服他的。但私心过重,就计较个人的得失。他试探地给诸葛亮写信,说曹魏的司马懿等人都开府办事,以诸葛亮的功勋,应该“加九锡。”这本是权臣干预朝政的明显作法,如曹操对汉,司马昭对魏,都是加九锡后,没多久后人就替汉代魏。

李严的这个提议非常阴险,如果诸葛亮答应,水涨船高,他相应也有所得。诸葛亮回信拒绝了,同时也批评了李严:我和你相识这么久,你还是没了解我。现在汉室兴复未成,知遇之恩未报,却想自高自大,不合时宜。如果消灭曹魏,回到旧都,我和你同时升迁,九锡还算什么呢?

曹魏太和四年(年),魏国大将曹真、司马懿等分路进攻蜀汉,诸葛亮屯兵应对。让李严率二万人入汉中支援。李严却百计拖拉,要求分涪陵以东的五个郡为巴州,由他任刺史。诸葛亮没同意,但提拔李严的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统领李严的原来地盘。李严才提兵到汉中。

这几件事,李严的私心越来越严重,要权要势力。诸葛亮基本包涵他的过错,尽量纠正他的过激行为,主要是为蜀汉珍惜人才。的确在仅余一益州的情况下,蜀汉的人才短缺这个瓶颈,一直限制其后续的发展。如李严这样的人才,虽然性格缺陷明显,但水平政绩摆在台面上都是一流的。诸葛亮还是很看重这个人的。

4、不归路

不过李严一直没理解诸葛亮的苦心,变本加厉,越来越出格。二年后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李严负责运送粮草,碰上阴雨不断,他怕误了事,派人去请诸葛亮回师。粮草从来是诸葛亮北伐的短板,孔明就撤军回来。李严假惊讶道:“粮草充足啊,怎么回师呢?”又自己给皇帝刘禅上表,说军队撤回来是为了诱敌深入,还想杀了运粮的下级推卸责任。诸葛亮把李严前后书信全摆出来,这下李严没话说,词穷理尽,承认错误。于是诸葛亮等人上表刘禅,将李严撤职,剥夺爵位,以一介平民的身份发配到边远的梓潼郡。

李严的儿子李丰工作能力也很强。诸葛亮把他提拔为中郎将、参军。给他写信说:我和你们父子同心协力为兴复汉室努力。以都护(李严)总督汉中,以你负责江州。本以为一定能上下一心,料不着变生中途,真让人痛心。过去的事情没得后悔了,一定要引以为戒,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李严老老实实地在乡下种地思过,期望着有一天能重新出来工作。他自负地以为自己是诸葛亮的接班人,诸葛亮迟早会再次启用自己。不料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消息传来,李严绝望了,他完全明白,除了诸葛亮,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其他人会用到他了。抑郁悲伤的李严,发病死了,跟随诸葛亮而去亦!

后人评价诸葛亮处理这件事,把李严这样狭隘的人贬到底层,他一样毫无怨言。并因诸葛去世而死!只有真正的公正无私才能这样德服大众。丑人不怪镜子嘛!诸葛亮说过:我的心是一杆秤,不会因为不同的人而有区别。这也是诸葛亮为后世推崇备至的不凡之处。

文:米七六

参考文献:《三国志》

文字由历史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34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