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明末清初的历史关键人物之一的洪承畴,估计很多人都要骂他是叛徒、奸贼。
不过,现代很多史学家根据大史学观已给他进行了重新定位,称赞他是“开清重臣、中华民族杰出人物,为统一中国作出了贡献”。
但是,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啊,就是老百姓。
几百年来,老百姓们时不时用这杆秤来惦量惦量洪承畴的分量,进而编排出了洪承畴回乡探亲,遭到了洪母闭门拒见、隔门相骂等故事。
这些故事又被改编成戏剧《洪母骂畴》、《六离门》等等。
即使如此,大家觉得还不过瘾,又编出续集《承畯贬兄》、《素月孤舟》。
《承畯贬兄》讲的是洪承畴的胞弟洪承畯恨兄长降清,哥俩反目。洪承畴一怒之下,追杀洪承畯,一直追至泉州西隅莲心庵,看到洪承畯写的一块“大无良心”的木牌,良心受到责备,释刀而返京城。
《素月孤舟》讲的是洪承畯躲过兄长洪承畴的追杀后,买了条小船于英溪隐居,不食清粮,只吃“明糖”,意为“头不戴清天,脚不踏清地”,并在舟隐边的石壁上,刻下“素月孤舟”四个大字。
戏剧传说都是感人的,但往往都是假的。
《清史稿》中的一段记载足以揭穿一切:“顺治四年二月二十日,承畴胞弟承峻偕其子士铭以及老家人陈应安,自泉赴江宁报父丧,承畴即派差官唐士杰福建接母。洪母于同年四月起程,七月初抵江宁。顺治五年四月承畴携母及胞弟、儿子等人,一道回京。”
即承畴的父亲洪启熙病逝,顺治四年二月二十日,洪承畴的胞弟洪承峻携带洪承畴的儿子洪士铭以及一个名叫陈应安的老家人从福安南安到南京洪承畴的任所报丧。洪承畴于是派差官唐士杰前往福建接母到南京居住。洪母即于同年四月起程,七月初,洪氏阖家老少欢聚于南京。顺治五年四月,洪承畴回北京述职,又携母及胞弟、儿子等人,一起回北京居住。
即洪承畴降清后,洪母并没有骂过他,弟弟洪承峻也没有与兄长反目,合家老老少少欢天喜地地投奔洪承畴,和洪承畴到北京享福去了。
所谓“洪母骂畴”、“承畯贬兄”,不过是善良的人们一厢情愿臆想出来的情节。
当然,洪承畴变节降清,问题主要是出在洪承畴身上,我们也不应该对他的亲人作过多责备求全的谴责。
下面,我们说说身为忠义楷模的文天祥文丞相对于自己兄弟变节降元的态度,或者,就可以对洪母没有骂畴、承畯没有贬兄抱有更多宽容和谅解了。
文天祥一共三个弟弟和三个妹妹。三个弟弟分别叫文璧、文霆孙、文璋,其中文霆孙早卒。
文天祥是南宋的状元丞相,他在大厦将倾、狂澜既倒的危难情况之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起兵勤王,转战各地。兵败被俘后,坚贞不屈,留下了《正气歌》等诗歌名篇,他也因此成为了史上最著名的舍生取义楷模。
然而,文天祥那两个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文璧、文璋,他们在元朝大军兵临城下之际,选择了打开惠州城门,举家降元。
对于文璧、文璋兄弟的做法,人们是非常鄙视的。当时有人诗讽刺说:
江南见说好溪山,兄也难时弟也难;
可惜梅花如心事,南枝向暖北枝寒。
注:文天祥号文山,文璧号文溪,“溪山”指兄弟二人。另外,因文天祥写过“江上梅花都自好,莫分枝北与枝南”的诗句,故此诗中的梅花也指他们兄弟,“南枝”、“北枝”的暖寒有别,是说他们一死一生、一殉一降的结局。
几百年后,“十全老人”乾隆皇帝也站在道德至高点上痛斥说:“子不知终弟受职,应难地下见其兄”。
话说回来,至元十七年(公元年),元廷任文璧为临江路总管兼府尹,并下诏征召他前往大都朝觐,兼向文天祥劝降。
在大都狱中的文天祥完全理解弟弟们的降敌行为,写下了《闻季万至》:
去年别我旋出岭,今年汝来亦至燕;
弟兄一囚一乘马,同父同母不同天;
可怜骨肉相聚散,人间不满五十年;
三仁生死各有意,悠悠白日横苍烟。
显然,文天祥并没有指责弟弟的意思。
至元十八年(公元年)正月元日,文天祥在狱中给文璧的儿子、自己的继子写《批付男升子》一信,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吾以备位将相,义不得不殉国;汝生父与汝叔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其志矣。”
这句话翻译成现代文,即是:我深受宋朝国恩,位居丞相,不得不坚持大义以殉国;你的生父、叔叔和姑姑们,必须保全自己以延续文家香火。我来尽忠,他们来尽孝,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
说完了文天祥的故事,再来说说明清相交之际清军陷嘉定城后,一些明朝士绅的忠烈义举。
天启五年进士侯峒曾为嘉定人,在当城很有威望,树义旗抗清。
嘉定城破之时,侯峒曾正坐在城楼上指挥,看到两个儿子侯玄演、侯玄洁前来告急,一声长叹,说:“所恨者,枉送一城百姓耳。”然后让两个儿子逃命,两个儿子不从。侯峒曾怒叱道:“我死国事,分也;祖母在,若辈应代我奉事,恋我何为!”
两个儿子恸哭而去。但方至孩儿桥,均被乱兵所杀。
侯峒曾打算在宣家池自溺,水太浅,侯峒曾弯下腰溺了几次,均没死成。他长立水中,叹道:“人死亦大难事!”回头吩咐亲兵宪时隶将自己的脑袋按下水中,宪时隶泣不能从。
侯峒曾大怒,再三斥责,宪时隶这才含泪忍悲按他的头颅入水,然而,啾啾有声,始终溺不死。
折腾了许久,被追杀来的清兵发现了,用刀将他杀死。
原明都察院观政进士黄淳耀及弟邑诸生黄渊耀也是嘉定当地的名士,兄弟俩悲愤于神州陆沉,无意苟活,提笔留书:“呜呼!进不能宣力皇朝,退不能洁身自隐。读书寡益,学道无成;耿耿不灭,此心而已。”双双悬梁而尽。
嘉定教谕龚用圆和兄长邑诸生龚用广相抱大哭,大呼:“我祖父清白自矢,已历三世;今日苟且图存,何面目见祖宗于地下!”两兄弟一起投水,等尸体浮出水面,两手仍旧紧紧握在一起。
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夏允彝是明嘉定总兵官吴志葵的老师,避居华亭曹溪,听说嘉定城陷、吴志葵军败,心死如灰,决意自杀殉国,于淞塘投水自尽。
特别要说明的是,夏允彝殉国之日,阖家老少,包括其爱子夏完淳,皆在池边哀恸观视。
松塘水太浅,仅至腰际,夏允彝死志已决,竟然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硬生生地将自己脑袋埋于水中,呛肺而死。
咽气时,背部的衣衫并未沾湿!
……忠臣孝子,都不应该被历史遗忘。
我觉得,戏剧虚构洪承畴有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有一个忠肝义胆的弟弟,那是没有必要的;后人唾骂文天祥的弟弟、妹妹,也显得太过苛刻;倒不如多来宣扬下侯峒曾、黄淳耀、黄渊耀、龚用圆、龚用广、夏允彝、夏完淳等人的事迹,那才是满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