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的发展
老手艺师傅在当涂已经越来越少了
在这个流水线慢慢磨掉匠心的时代里
在工厂隆隆声到达不了的僻静角落里
有一群被时光遗忘了的“守艺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些曾为社会进步和发展
做出巨大贡献的老行当正在慢慢消失
他们就应该这样被遗忘吗?
//修表匠//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曾被并列为结婚“三大件”
因此钟表匠在当时是非常吃香的职业
这位丁阿姨从85年开始修手表
至今已然34年了
修理钟表是细致活
丁阿姨喜欢钻研,又耐得住性子
经过磨练,手艺越来越精。
在她手里
钟表、手表的各种毛病总能“药到病除”
//磨剪子、戗菜刀//小时候,经常能听见
“磨剪子嘞,戗菜刀”
这样的号子
每当这个时候,奶奶也不着急
仔仔细细将家里的刀具拾掇清楚
一把带来师傅跟前
这时候师傅摊前早已聚集了好多人啦
几个相熟的奶奶
伴着师傅磨剪刀的声音,拉着家常
磨过的剪子和菜刀
都锃亮锃亮的
用起来特别锋利
那个时候的生活条件不像现在这般
大家伙儿东西坏了总想着修
现在东西坏了,人们就只想着换
//手杆秤//电子秤无处不在的年代
老式的秤杆似乎只能在街头小贩那里
才能偶尔看到
今天小布在一市场附近
看见有几位造秤的老人
带着花镜做得入迷
时间在他们那里似乎已经静止
纯手工做秤可一点马虎不得
从选材,刨圆,打磨,量距离
确定秤星的位置
打眼、定位等多道程序
道道都得打起精神、锱铢必争
任何一个失误都会影响秤的准确性
做良心秤靠的是工匠的好德行
制秤人心中要有一杆秤
//修补匠//老话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以前缝补匠也是一个时兴职业
他们好像啥都能补,啥都补得好
小布上学时期
还能在当涂的街边看到一些缝补匠
近几年,是越来越少了
阿姨身边的盒子里堆满了
皮钉、钳子、剪子、锤子、锥子……
她专注地缝补手中的鞋子,
等鞋子缝好后再仔细地剪去线头
一丝不苟,极其认真
阿姨一边与顾客交谈
一边两手上下翻动
剪皮革,涂胶水,上钉子
一串看起来复杂的动作
她做来一气呵成
没一会鞋就补好了
//弹棉花//▲图片来源于网络
弹棉花,在小布的记忆里
是具体的、有声音的
蹦、蹦、蹦
随着一声声弦响
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
很多第一次看弹棉花的人
都会觉得这是个很有趣的事情
一把专门的弹棉花的弓
通过用榔头敲击弓上的弦
来沾取棉花,把棉花拼成方形
最后再经过多次的压、磨
一整套工序下来
一条暖暖的棉被就在手艺人的手中完成了
看着简单,做起来却也挺费时间
一天也就不过能弹上一、两条
如今,羽绒被、蚕丝被等被子受到追捧手工弹棉花制作的棉被在城区已不多见了//露天理发店//小时候常陪着父亲去理发
那个时候,大多就是在街边找个师傅
有张椅子一坐,不过十几分钟就理好了
又便宜、有热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年轻人对理发有着更加时尚的要求
慢慢的,这些小店就都不见了
前文我们所说的这些人
至少在我的心里
他们都是匠人、手艺人、“守艺人”
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
他们专注、坚持·、对生活持续热爱
向这些老手艺人致敬,
感谢他们坚守!
小布Talk时间
在你心里,有哪些手艺人值得被铭记?你身边还有着哪些守艺人呢?期待你们的留言哦~
▲图片来源与网络
·END·
文/图
当涂发布综合胡吃海喝马鞍山
编辑
齐琳
责任编辑
陶宗琴
?当涂县融媒体中心
想要了解更多资讯
请下载“大美当涂”APP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