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眼看不行了,但是六阿哥的身世一直是他心中的一根刺,在临终前,问甄嬛:六阿哥到底是不是朕的儿子?
甄嬛面无表情,但是心中却冷笑,皇帝果然还是没放下,于是不轻不重的开口道:当然,天下万民都是皇上您的子民。
皇帝心下有数,知道甄嬛恨毒了自己,绝对不会告诉自己真相。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甄嬛话锋一转:眉姐姐若知道,她和温实初的孩子得皇上多年疼爱,九泉之下应该也会高兴吧。
皇帝气急,一口气没上来,直接驾崩。
杀人诛心不过如此,甄嬛用一句话将皇帝活生生的气死了。
甄嬛打开宫门,大呼:皇上驾崩。
皇帝驾崩,众大臣最关心的就是储位花落谁家。
允禧作为甄嬛的妹夫,自然是帮着甄嬛,第一个站出来提议,国不可一日无君,请熹贵妃上位。
恒亲王跳出来反对:熹贵妃是有皇子之人,储位之事,岂是她说了算?
甄嬛谦虚道:国家大事,深宫妇人怎懂,只是先帝在时,多番提起褚位之事,临终也有吩咐,本宫一直不敢妄言,今日诸位亲王都在,本宫只得据实相告。
恒亲王急了:你别当我不晓得,立黄口小儿为国君,怎能服众?
允禧怎么能看着姐姐受欺负:世祖六岁登基,圣祖八岁登基,天威所在,怎不能服众。
恒亲王不甘示弱:世祖有多尔衮,圣祖有鳌拜,你可别学错了路。
甄嬛气定神闲的继续说道:本宫既然掌管六宫事宜,诸位亲王,不得不听完本宫这一句,再分辨。先帝圣明,虽然喜爱六阿哥,却也知主少国疑,一切以国事为重。
在一旁的苏培盛立刻附和:熹贵妃所言甚是。众人还以为苏培盛是皇帝的心腹,说的话自然能信服,他的立场,就代表了先帝的立场。
众人自然信服,都道了一声:是
甄嬛当场宣告先帝有亲笔密旨:四阿哥弘历,人品贵重,历练有成,宜承继大统。
恒亲王听到是立四阿哥为皇帝,又跳出来反对。毕竟四阿哥登基,甄嬛就是圣母皇太后,这些老牌的王爷最害怕甄嬛会牝鸡司晨。
甄嬛又说道:先帝早将亲笔密旨黄纸固封,贮于锦匣内,搁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诸位王爷及亲贵大臣,可前往乾清宫检验。
甄嬛有理有据,众人不再反对,四阿哥登基已成定局。众人都心服口服。
有人会问,四阿哥登基后,苏培盛去哪了?
其实不管他去哪儿,苏培盛的结局都不会差,毕竟后期的苏培盛,已经完全倒戈甄嬛阵营了。甄嬛是上位者,加上谨汐的关系,苏培盛肯定能安详晚年。
有人说,苏培盛帮着甄嬛对付雍正很不厚道。毕竟雍正对他不薄,他这样的行为是背主忘恩。
其实苏培盛倒戈甄嬛,完全是情理之中的。毕竟苏培盛是个聪明人,善于认清形势。
大家肯定都还记得苏培盛和谨汐对食事件,皇后搬出宫规,主张严惩苏培盛和谨汐,皇后拿宫规说事,皇帝也无法。只能允许皇后严惩两人。
祖宗家法虽然重要,但是皇帝未免太不近人情了,毕竟苏培盛从小就伺候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果真想救人,还会在乎宫规吗。
对比皇帝袖手旁观的态度,当时的甄嬛挺着个大肚子,四处为他们周旋,还放下身份亲自去慎刑司看望谨汐。后来托了端妃才说动了皇帝,将他们释放出来。
对比皇帝的无情,甄嬛的有情有义,让苏培盛觉得感动,这时候他心里的杆秤已经偏向了甄嬛。
再加上皇帝老了,苏培盛也需要为自己考虑出路。当时有继位可能的,无非就是皇后的三阿哥,以及甄嬛抚养的四阿哥和六阿哥。
三阿哥平庸,四阿哥聪慧,六阿哥最得皇帝喜欢,所以还是甄嬛的赢面更大。
对食之事本来就是皇后挑的头,苏培盛和皇后的梁子也结下了,所以断然没有帮助皇后的道理。
所以甄嬛也就成了苏培盛唯一的选择。
皇宫本身就是封建社会吃人的所在,苏培盛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自保而已,毕竟自己的性命才是第一位的。
良禽择木而栖,苏培盛最是明白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