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妙手一抓准,传承一匠心

西宁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xwdt/151016/4710729.html

中药是中医的根本,好医配上好药才能治病救人。中药调剂是连接中医临床与中药服用的桥梁,中药调剂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中医临床的疗效。

有着“江南药王”之称的胡庆余堂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在古色古香的胡庆余堂大院里,调剂台是最热闹非凡、生机勃勃的地方。每天平均单量七八百单,分配到调剂员手里,每人有60到80张方子,相当于一天要抓多味药,在30平方米左右的调剂区要走上千个来回……这就是胡庆余堂中药调剂员的工作日常。

如今已走上管理岗位的蒋玲霞,也会经常去调剂台看看。从年来到胡庆余堂起,整整有8年多的时间,她与这方寸之地日日为伴。“调剂台是药与人相遇前的最后一片阵地,只有守好这块阵地,让中药调剂符合医师的处方意图和调配准确无误,才能使中医的理、法、方、药取得一致。”

匠人

蒋玲霞

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副主任中药师、中药调剂员特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浙江杰出工匠,浙江省职工“百行百星”;“杭州工匠”“杭州市首席技师”;入选浙江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拔尖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入选杭州工匠学院第一批“工匠名录”。

匠心

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眼睛是“尺”,心里有“秤”

中药调剂员,是中药房抓药师傅的专业名称,这个看似平常的工作其实是一个知识、技能密集型岗位。一家药店是否规范管理,员工的职业素养如何,这是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

在胡庆余堂国药号的药房中,常用中药多味,非常用中药多味,多味中药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多个百眼柜里。对千味中药如数家珍是中药调剂员的基本功,不光要分得清,还得看得出药材的质量如何,产地、药性、剂量要求,放在什么位置一点都不能弄错。

“以前医生的处方都是手写的,每个医生的字迹、书写习惯不一样,而且还会用一些符号代替文字,有些是两味药放在一起的简称,光认清医生的处方就要下番苦功夫。”蒋玲霞说。

看懂药方之后,才是抓药。胡庆余堂一直沿用戥子秤进行抓药。只要将戥子秤的星钮放在“0”刻度上,就能确保尽可能小的误差;而电子秤,即使可以用砝码校准,但称多了难免有误差,而时时校准又多有不便。在一般的药房,抓药的误差范围控制在±5%,已是不错。“但在胡庆余堂,误差范围得控制在±3%。”

虽然有秤,用手抓得准仍然很关键。“一把下去,分量八九不离十,这样就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对中药调剂员来说,一天要抓多种药,效率很重要。

“要想抓得又快又准,眼睛就得像把尺子,心里就得有杆秤。资深中药调剂师眼睛一看是几克,在小格里用手一撮,用戥子一量,准是几克,一抓准的功夫都是在长年累月的工作中锻炼出来的。”

除了熟能生巧之外,对中药调剂这份工作所担负的职责要时刻保持着敬畏心。

“每一个上了调剂台的人就如同是上紧发条的时钟,专注、紧张,却又万万不能失了精准。药业关系性命。中药调剂师心里的这杆秤,一头称起的是责任,另一头就是病人的健康。”蒋玲霞说,虽然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审方、认药、称药、包药的动作,但平凡工作的背后是对生命的敬重,是胡庆余堂百年老店的“戒欺”文化。

手中有“技”,脚下有“路”

从走出校门的普通毕业生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蒋玲霞只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此后几年,她坚守一线,不断钻研中药配方技术,总结归纳一套中药实用操作法,年被杭州市总工会命名为“蒋玲霞中药配方标准先进操作法”,并在全公司推广应用。

她用六年时间,不仅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更是对传承工匠技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走在了非遗传承与创新工作的前列。这和她热爱中医药事业,匠心传承非遗技艺分不开,同时也离不开胡庆余堂前辈们对她的指导和栽培。

从胡雪岩起,胡庆余堂便树立了一套严格的“学艺”规矩,学徒入师前在“戒欺”匾下“三跪”,“采办务真,修制务精”的职业道德便定格在一代代庆余人的心目之中,传承百年技艺、炮制道地药材,恪守“戒欺”的诚信祖训、秉承“是乃仁术”的济世宗旨……让这座百年老店越做越大,越走越远,撑起了中国中药的半壁江山。

蒋玲霞说,胡庆余堂是特别能锻炼年轻人的地方。每年都要在内部举行各种竞赛,既有理论考试又有技能比赛,这样的考试要比市里组织的技能竞赛难度更高。

胡庆余堂通过以赛促学、以学促用、以师带徒、以老带新等培训模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搭建起老中青三代人的人才梯队。他们,在国家、省市级中药传统技能操作比武中屡获殊荣,中药高级技师人数更占到浙江的一半以上。胡庆余堂俨然成了培养中医药人才、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黄埔军校”。

“这并不只是一场场竞技,而是一代又一代的中药人没有终点的接力,手中的非遗技艺在传承,脚下的弘扬中医药文化之路在延续。”

如今,蒋玲霞已经是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共带徒63人,开展讲座培训78场次,共获国家级、省、市级奖项90余个。培养全国技术能手位,省、市技术能手各4位,浙江省金蓝领4位,浙江工匠3位,杭州首席技师位,孵化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家(卢超医药商品购销技能大师工作室)。

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并在这个行业实现自己的价值,蒋玲霞感到非常欣慰:“古老的中医药调剂并非只有老一辈在坚守,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前赴后继,在调剂台的方寸间,在星罗棋布的药柜前书写青春、追逐梦想。”

传承人说

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号有限公司

副主任中药师季火英:

我们是同学也是同事,她的性格豁达开朗,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工作中有一股认真负责的劲头。她的眼睛就是一把尺,戥秤就像是特地为她准备的,一抓准的功夫在工作不久后就体现出来了,这里面有她的勤奋,也有她的热爱与天赋,她就像是为中药而生。

如今,她从事管理岗位,仍不忘初心,坚持每天到一线指导工作。虽然中药调剂工作是枯燥的,但跟她讨论工作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她总能发现新的亮点,一语道出关键,因此徒弟们也都非常喜欢跟她探讨、交流。在她的带领下,年轻的中药师们进步很快,公司中药调剂员人才梯队培养模式也日趋完善。我们将怀着对中医药的热爱,将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为健康百姓、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号有限公司连锁店

经理助理徐艳波:

毫不夸张地说,我是从学校就开始敬佩她了。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到胡庆余堂参观的时候,我就被药房里的她吸引住了。她工作的时候,神情严肃专注、动作干净利落,抓药抓得又快又准,那会儿我心里就在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像她这样就好了!很意外又很惊喜的是,我到胡庆余堂工作之后,她真成了我的师傅。

师傅是严肃的,不是对徒弟的严厉,而是工作中对待中药调剂时的严肃。她经常说,“我们中药调剂员,身上穿的是红马甲,一杆小小的戥子秤,一头挑起的是责任,另一头挑起的是健康,不能有丝毫的差错。”正是她这种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

中药调剂工作是枯燥的,看,走、抓、称、分、包,平均每天要重复上万次。但就是这么枯燥的事情,她严谨地坚持了将近20年。其实,在师父严肃的表情下,有一颗温柔的心。工作上,她经常耐心仔细地跟我们讲解理论知识,手把手教我们如何提升精准度和速度。生活上,也给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我打心底里佩服她、尊敬她!

“郑”在点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坐落在杭州美丽吴山北麓闻名遐迩的胡庆余堂,是清末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创立的,在悠久的历史中,胡庆余堂沉淀的、丰富独特的文化,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之精华,也是胡庆余堂百年老店经久不衰的法宝。其中要数戒欺文化最深入人心。蒋玲霞是胡庆余堂的中药调剂员。她闻了胡庆余堂药香近20载,这股药香已浸入她的血液,融入到她的生命,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她所创立的中药配方标准被命名为蒋玲霞中药配方标准先进操作法。

万不可欺,真不二价。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这是胡庆余堂的祖训,更是蒋玲霞做人做事的座右铭和行为准则。她真心实意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位顾客。她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包好每一个药包。她注重每一个细节,保证药的品种、分量,不出现半点差错。在她看来,每一个药包、每一种药品、每一厘药量,都关乎生命、关乎健康。因此,来不得丝毫的闪失,来不得丝毫的差错。这也是万不可欺、真不二价的真谛。

一抓一准,十年功夫。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蒋玲霞手抓药的功夫也是一样。她抓药一抓一个准,这是她经20年勤学苦练的结果。刚来胡庆余堂时,她苦练抓药的动作,每天要做上千次。脚下的地板2年就要更换一次。她也有过犹豫,有过彷徨,但最终,她还是坚持了下来。在她看来,只有坚持坚持再坚持,不放弃、不气馁、不动摇,才能成功、才能胜利。虎头包也一样。好的虎头包打得好,即使不用绕线绑,也不会散开。一个好的虎头包可以扔得过钱塘江。其实药包里装的是蒋玲霞的匠心,装的是她的百炼成钢。

老树新芽,焕发生机。蒋玲霞一方面严于律己,继续提升自己的技能;另一方面,热情地传帮带,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传授年轻人的技艺上,使胡庆余堂老树发新芽。年轻人的涌入给百年老店带来了新气象。近年来,胡庆余堂新品频出,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蒋玲霞也跟年轻人一样,更加年轻、更加美丽。

浙大城市学院客座教授

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杭州市劳模工匠协会会长

郑荣胜

商报记者应丹

摄影/视频李子逸制图蒋中杰

值班编辑:史卓旎下载每日商报APP客户端“每满”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692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