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田福堂这样的人来说,权力即就是象征性地存在,也是极其重要的。活着时,权力是最好的精神食粮;死去时,权力也是最好的“安魂曲”。他害怕的是,他要眼睁睁看着把权力交到别人手里。”这是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对强人田福堂的一段评价。
田福堂在《平凡的世界》中,可以说是以“反派”人物出现的。
他本是双水村的村支书,是村上最大的官。他儿女双全,女儿在城里工作,最小的儿子也已成人,在村上也算是不愁吃穿着的富裕人家。关键是,在城里还有一个官越做越大的弟弟。在双水村百姓的眼里,田福堂家是有权有势的“贵族”,田福堂是强人一个!他本人也觉得自己在双水村,是个响当当的人物,除了孙玉厚家,他是谁也瞧不上。
田福堂与孙玉厚年轻时在一起做长工,都有一手种地的好本事,两人情同兄弟。解放后,田福堂当上村支书,孙玉厚家因受自私的弟弟的拖累,日子却越过越烂,两家的关系就疏远了。
但孙玉厚的大儿子孙少安,虽然因家里穷,小学毕业没能再去读初中,就回家种地。但这年轻人能吃苦又肯干,很快就成为种地能手,为人又好,不到二十岁,就成为一队的队长。
自从这孙少安当上队长后,田福堂心里就不是滋味。他觉得孙少安身上有一种能量,时时在威胁着他。所以,在心里田福堂本能地排斥着孙少安,事事想强过他,压过这个年轻人。
故事的结局,自然是田福堂输了。也许有人说,那是因为邪不压正。也对,但太笼统。其实田福堂输在他的“人性弱点”上。最突出的三个弱点,注定了他的失败。
01私人利益高于一切,注定他不得人心
有句古话说得好,“得人心者得天下”。田福堂做得最差的一点就是,他以势压人,不得人心,老百姓对他,是口服心不服。
他常在老百姓中间安眼线,他的助手孙玉亭就是其中一个。要是哪家说了他的不是,传到了他的耳朵,他就可能找机会报复那家。
最狠的一次,是他打压孙少安。原因是他发现孙少安想“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要跟他吃公家粮的女儿润叶谈恋爱。为了把孙少安一脚踩在到泥里爬不起来,他使出了当时最阴狠的招数,举报孙少安偷分队上的猪饲料地。
公社接到举报后,调查属实,孙少安受到了最严厉的惩罚,被拉到公社公开批斗。了解年代我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可能毁了孙少安一辈子,从此在人前抬不起头。
表面上看田福堂当时赢了,他确实成功地分开了孙少安与田润叶。但他也输惨了,他的女儿后来嫁给一个她不爱的人,生活并没有他希望的那样幸福,让他心疼了一辈子。
而孙少安虽然精神一时受到打击,但老百姓并没有因此低看他。因为大家都知道,孙少安偷分猪饲料地,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让大家,能多收点粮食填饱肚子。孙少安的威望不降反升。
公社后来收回多分的地,大家反而更恨田福堂。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可能会因为某种势力,有些话他们一时可能不敢说,但他们的心里都有杆枰,谁对他们好,他们的心里都敞亮得很。
02格局太低,注定了他办不成大事
有句话说得好,格局决定一个人的高度。这个高度,可以从他办事的方式方法反映出来。
田福堂在村上办了两件大事,足可以看出他的格局。
第一件事是组织村民“偷水”,最后闹出人命。起因是因为长期大旱,队里长在高处的庄稼,有的已旱死了,只有靠河边的庄稼还有生机。如果不保住这些庄稼的话,来年全队的人,都只有饿肚子。
当时挨了批斗的孙少安,到山西去相亲没在家,队上的其他干部也不作为。田福堂本来想利用“偷水救庄稼”这件事,来抬家自己的威望,但在操作时,有两个年轻人不听指挥,把上游别人围堵的大坝弄了一个大豁口,下游自己临时筑建的大坝不稳固,在大水冲下来时,不堪一击,垮塌了。
哪知,一位村民在离坝不远处方便,被汹涌的大水冲走,闹出了人命。后来孙少安回家知道后,明确指出,完全有更完美的方法,要么把上河村庄堵水的事向公社反映,请公社领导来协调;或者双水村领导直接找上游的村领导协商解决,而不是组织村民去偷水。
偷水,对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说,足见他的格局有多低。
还有一件事,就是田福堂为了给自己创政绩,看见别人造梯田,全国出了名,他就想着炸山筑坝,美其名曰是给双水村老百姓增加粮田,以此来给自己立丰碑。他软硬兼施,让靠近坝址的百姓离开世代的祖屋,弄得鸡飞狂跳,民众怨气冲天但又无奈。劳民伤财不说,还误伤了傻子田二,命丧黄泉;让村里的小学震成了危房,孩子们不得不到隔壁村的牺口场去读书,又脏又臭。
花了大力气,还赔上一条人命的大坝,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粮田,两年后在一次山洪中塴塌,双水村的河道又恢复以前的模样。老百姓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而孙少安,在包产到户后,他日子好过一点后,仍然以人为善,谁家借钱他都借;砖场破产,他宁愿借钱,也要把欠下乡邻的工资给补上,好让他们有钱买化肥。后来孙少安发达了,成了村里的首富,他出资捐建了村小,让孩子们重新回到了宽敞明亮的教室中读书。
不比不知道,一比较自然明了。格局高的人,眼界就高,看得就更远,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自然就不一样,效果和影响自然就不同。田福堂的低格局,注定了他成不了大事。而孙少安在磨炼中一天天成长,眼界越来越宽,格局越来越高,走进他的人自然越来越多。
03太看重权力,反而更让人低看。
人们有句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是自然现象,也是自然规律。人们社会规律也如此,社会要发展,无论是从生命体上,还是社会位置上,后辈代替前辈,都是必然的。
所以,深谙此道理、格局高的长者,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会主动让贤,主动找接班人。但格局低的人,恰恰相反。
田福堂为大家幼稚地表演了他对他村支书权力的维护。
本来包产到户后,老百姓根本就不需要领导多少管理,就会主动弄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会想方设法地多挣钱。有的出去打工,有的搞多种经营。在这方面来讲,村领导就省事多了,同时也就减弱了他们的领导力。
再加上岁月不饶人,田福堂除了一天天地老去外,他的肺病也越来越重,常常咳得直不起腰,下地干活都越来越困难。田福堂无论从精力上,还是从身体上都在走下坡路。
田福堂明白他的权力已不如当年,他也不再去关心公家事;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但他认为,权力对他来说极其重要,相当于是他的脸上、精神支柱,他极不会主动把权力交出去。
在他的身上有两个东西从不离身。一个是止咳的药瓶子,一个是大队部办公窑的门钥匙。两个都挂着他的命。为了谨慎,他还把代表权力的村支书印章锁在家里。他以为这样,他不交权,孙少安再怎么厉害也没辙。
相反,孙少安自从包产到户后,他如鱼得水般,放开手脚加油干。
孙少安本就是种地的能手,庄稼的收成自然好,他家从此顿顿能吃上了白面馍,不用饿肚子了。
农闲时,开始他买来一头毛驴,给工地拉砖,赚得第一桶金后,他就自己修窑烧砖,后来扩大砖窑,办起大砖场。
中间虽经历了一次破产,一年后孙少安重振旗鼓。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后,他走得更稳,最后赚得盆满钵满,成为村里的首富,全公社的致富能手。孙少安富起来后,不忘带动周围的乡邻,带动大家一起致富。孙少安从一个农民成长为一个农民企业家,他的格局也在快速提升。看见村上的小字破败,他出全资捐建双水村小学。
孙少安在群众中良好的声望,田福堂是没法比的。在换届选举中,不管他愿不愿意交出钥匙与印章,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这是大势所趋。
历史的车轮永远是向前的。无论是对己对人对大局,有时需要你退出时,与其被动交出钥匙,让人低看,真不如主动让贤,至少落个高风亮节,受人尊重。
写在最后
电影“七品芝麻官”里有句经典台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田福堂作为一个村官,他把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之上,注定了他的格局不会高,也不会为百姓干出什么好事,他自然得不了民心。
《清官谣》里有句歌词写得好,“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秤杆子挑江山,你是定盘的星”。就是说,老百姓在你心中的份量,你说了不算,老百姓是那秤砣,他们会掂量出来的。
¥20平凡的世界全三册+人生+活着路遥书籍茅盾文学奖作品精选¥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春兰读书,与您一起悟人生,看世界。谢谢您的阅读,如果您有其它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