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器,是利用力的杠杆平衡原理测定物体质量(也叫重量)的器具,主要由四个系统构成:一是重量标准器,如天平的标准砝码,或是杆秤上的定量配重秤砣;二是承重系统,如天平或者杆秤的盘和钩;三是传力转换系统,如天平或者杆秤的杠杆传力部件;四是示值系统,如刻度盘和秤杆上的刻度嵌星等。
我们今天要说的秦始皇帝陵园出土的衡器,是用青铜铸造的秦权。权,是古代衡器上使用的衡量标准器,作用相当于天平中的标准重量砝码。用权称量重量时,使用的是等量称重原则,也就是说一斤重的权,只能称量出一斤重的物品。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秤砣”,一般是指杆秤上使用的称量配重器。用杆秤称量重量,使用的是杠杆两端不等距方法和传力转换原理。
也就是说,秤砣的重量与所称物体的重量之间不是等量关系,在确定秤砣和秤杆的刻度后,所称物体的重量是通过秤杆上的刻度呈现的。所以,在使用杆秤的时候,用克重的秤砣,完全能够称量20千克重的物体。由此也可知,权与秤砣的功能和用法并不一样。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度量衡器,计量单位、名称各不相同。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统一度量衡便是其中之一。而统一衡量的具体表现,就是由国家发放统一标准的衡器——权。
在年至年间所进行的陵园地面建筑遗址发掘过程中,先后在秦始皇陵西侧飤官遗址周围出土3枚秦权,它是秦始皇为统一全国衡制而由官府颁发的标准衡器。
秦权
这些秦权形状像钟,顶端有桥形纽,权身有17个棱面,重量约克,约为秦的1斤。权身上刻有始皇帝和二世皇帝统度量衡的诏书,内容为:“甘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示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大意是: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年)统一天下,百姓安宁,定立了皇帝称号,下诏书于丞相隗状、王绾,把不一致的度量衡制度都明确的统一起来。
秦二世称帝后也在其上加刻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大意是:秦二世元年(公元前年),下诏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说,统一度量衡是始皇帝时期的制度,后代子孙只是继续实行,不敢自称有功德。现在把这个诏书刻在左边,不致于产生疑惑。两道诏书清楚地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的经过,并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
除秦陵出土的秦权外,考古工作者还在陕西的咸阳、西安、宝鸡及省外甘肃、山东等地发掘出土了带有诏书的秦权,权的重量有4钧(斤)、1钧(30斤)、20斤、8斤、1斤等,证明了秦代确实向全国推行了统一的衡制。秦的衡制为:1石=4钧=斤,1斤=16两。
作为一统天下的国家标准器,权在华夏文明进程中,举足轻重,在权的王国里,秦代所颁发的刻有秦昭的秦权,是秦始皇推行新政的伟大创举。是秦统一度量衡的实物见证,为研究秦的度量衡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来源|秦始皇陵博物院社会教育部编辑|冯文英
审核|程桂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