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东山县铜陵镇顶街,有家不起眼的制秤店。没有店招,也没有装饰,店内陈设凌乱,扩尺、锉刀、锯条、剪刀等各种工具堆积在木桌上,大小不一的木杆提秤挂在墙壁和小窗上,店主陈世忠正一边与笔者聊天,一边用砂轮机打磨秤钮。
陈世忠正在检查制作完成的杆秤
“我制秤已经30多年了。”陈世忠现年55岁,陈世忠告诉笔者,他的外公就以制秤为生,后来母亲传承了手艺,而他自己从十七八岁就开始学习制秤了。陈世忠制作的秤大概有五六种,小到药秤,大到可以称重多斤的大杆秤。“一些制作工具还是外公传下来的。”陈世忠说着,给我们演示起利用绳子的正反绕转来钻孔打眼的“武钻”。而在他身边,摆放着一台电动打孔机。
杆秤
制作杆秤是一门手艺活﹐每一道工序都很讲究,制作时需要细心和毅力。秤上的所有零件,秤钩、秤钮等,都是自己亲手打造。而这些零件的材料,需根据秤的主要用途来选择。例如渔船上用的秤,由于海上湿气重、咸度高,零件多采用不锈钢制成。“做秤首先要选择木杆材料,一般选择硬度高、木质细腻、不易弯曲的硬木。现在的收藏者多选择红木为秤杆。”陈世忠介绍,将浸泡过石灰水的木材经过刨杆打磨,变成粗细均匀、光滑的圆柱体,然后给木杆头尾套上铜皮。经过测量后,再装上“秤钮”、钮绳及秤盘、秤钩,一杆秤便初现雏形。接着确定杆秤零刻度,即“定盘星”。确定完“零刻度”后,便是“钉秤星”———在标好的刻度上钻眼,将一段段铜、铝丝嵌入眼中,折断、锉平,留下一个个“秤星”,最后在秤杆上擦油用砂皮磨平秤星即可。完成一根20元左右的杆秤,他最少要花两个小时。
各式各样的制作工具
陈世忠的店面距离关帝庙景区很近,旅游旺季时,每天经过他店面的人至少有四五百人,但少有人在此驻足,就算有也基本上都是看几眼就走了。如今,随着电子秤的普及,市面上杆秤的需求量不大。除了一些本地的渔民购买作为船上称鱼货之外,他现在制秤大多按照收藏者的订制要求来制作,这些收藏者基本上都是外地人、台胞,甚至还有外国人,但是销量并不大。
打磨秤钮
陈世忠店里最贵的秤才百多元,最便宜的秤才20元,利润十分微薄。目前铜陵镇只剩他一家制秤作坊。“需求少、工艺复杂,利润又非常低,现在年轻人谁还愿意学这个?”陈世忠感慨,如今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工作,自己卖秤根本没赚什么钱,所以他还生产一些渔船常用的铁钉、铜钩销售,再坚持两三年,他也打算“退休”了。
店内大小不一的杆秤
陈世忠说,手工制秤每一道工序都马虎不得。“如果要说制秤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那便是‘做人要标准,做秤才能标准’。无论是做杆秤还是厂家制造电子秤,只有人公道、标准,才能做出真正的好秤。
回复“手绘地图”即可购买地图,追寻左耳的足迹!信息源
刘建龙、林文静
↓↓↓点击阅读原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