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教社语文教材又惹争议。初中教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课文里有一句话令网友们议论纷纷。到底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众说纷纭,但大部分网友都认为是人教社排版错误,因为在这些70后80后的记忆中,课本里原来用的是“斯人”而不是现在课本里用的“是人”,一直用得好好的“斯”为什么要改成“是”呢?有必要么?大家非常不理解!
10月27日,人教社回应教材争议,称教材一直用的都是“是人”,没有改。专家也说“是人”“斯人”两种写法都有。西南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汪启明表示:“现代教材一般用是,但也有不少读物用斯。在古代文献中,这两个字都有。”现任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舒大刚也提到,文献中两种写法都有,查过文献资料后初步发现“是”较多。
但人教社的回应和专家的解释并不能让网友们满意。许多网友认为人教社回应敷衍,本来就是排版错误,却死不认账。有人说“承认一下有那么难吗?我感觉就是错了!”还有人说:“我记得教材用的就是斯,但他们会承认吗?不承认,嘴硬得很!”……总之,大家几乎都矛头一致,指向人教社,认为人教社任意改动教材原文,很不可取。
本人初中语文书封面大部分网友都凭借记忆认为,自己以前在教材里学的就是“斯”,这个千真万确,什么都可以骗人,但记忆不会骗人!
可是,网友们,你们说得这么笃定,那么证据呢?空口无凭,怎么令人信服?就凭你一张嘴吗?
有人说,那么早的教材谁还会保存?早扔了!有人说,人教社档案馆肯定有保存以前的书籍,但是他们会给我们看吗?就算我们说得都对他们也会悄悄改动字迹来搪塞我们。总之人教社肯定要搞鬼,或者已经走在搞鬼的路上。
本人初中语文书封底笔者本着无证据不发言,发言就要讲证据的原则,在家里翻箱倒柜一个上午,终于找到了证据!张嘴就喜欢乱喷的网友们,在铁证如山面前,先歇歇你的义愤填膺吧!
本人初中语文书内页插图笔者是个十分爱书的人,小时候用过的教科书全都完整地打包装箱保存了下来,二十多年舍不得扔。虽然每次搬家他们都十分占地方,费精力,但我却将这些自己以前用过的教科书都保得很好。
二十多年脊灰,直到今天,他们终于派上了用场,重新焕发出生机。但令我没想到的是,他们今天的作用却是为人教社正名,真是世事无常啊!
本人初中语文书内页插图想当年,在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的心目中,人教社就是权威,就是正确,就是心之所向。而它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面目全非,不再是我们记忆中的那个人教社呢?
是网上热炒鲁迅的《背影》因为违反交通规则而有删除危机的时候,还是“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cuī被改成shuāi的时候,又或是“一骑红尘妃子笑”的骑jì被改成qí的时候?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是数学教材插图事件被踢爆的时候。
人教社每一次被热议,都在透支公众对它的信赖。一次又一次,慢慢的,大家似乎不再像以前那样崇拜它,信任它,喜欢它,爱惜它。更多的时候,它成了一些人宣泄情绪的靶子,成了我们吐槽不满的出口。
本人初中教材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而这次,它也许真的被网友们冤枉了。它百口莫辩,还引来群嘲。人们嘲讽它一贯以来的傲慢无礼,唾弃它的从始至终的自以为是。人无完人,但人教社却不允许出错。
人教社也许有不对的时候,但我们自己又一定是对的吗?当人们扛起正义的大旗审视它,批判它的时候,却忘记了反省自己。
肯定有人不服气,认为我在捧臭脚,为人教社开脱。其实我刚看到这个新闻时和大家一样愤愤不平,义愤填膺,恨铁不成钢,真的认为人教社简直没救了。但仔细想想,我初中时背的好像就是“是人”呀!为什么大家都说是“斯人”,难道是我记错了吗?
我这人有个有一个优点,不确定的事我喜欢找证据,刚好我又保存了证据,所以咱啥也不说,直接上证据——本人二十多年前的语文书!怎么样?教材的确用的事“是人”,没错吧?
本人初中教材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本人初中时字写得不好,有碍观瞻,请各位看官见谅,嘴下留情,别喷我啊!
到底是人教社在颠倒黑白,死鸭子嘴硬,还是各位70后80后的记忆骗了自己呢?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
你会不会记错了?又或者你后来在一些平时的读物里看到过“斯”的用法,所以自己篡改了记忆?这都有可能。有些人相信自己的记忆,但我更相信证据。
#超级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