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第一书记风采脚踏实地勇担使命

“连日的大雨增加了作战的难度,战士们卧在积满泥水的战壕里展开阻击,让敌人始终未能前进半步……”秋日的阳光洒向阿克苏市依干其乡托万克科克巴什村,在党史文化长廊下,自治区党委编办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高闫科正在给村干部讲党史故事。

年3月驻村伊始,高闫科发现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奉献意识不强。为提升村干部为民服务宗旨意识,他决定从思想上抓起,从打造红色教育阵地入手,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汇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高闫科发挥派出单位作用,争取村级阵地建设资金20万元,带领工作队员、村干部一起收集史料、编辑文字、设计版面……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打造了70米长的“永远跟党走”建党周年党史文化长廊,包含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部分内容,吸引广大党员干部参观学习,文化长廊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新阵地。

“五四运动、抗美援朝的故事以前在电视上看过,今天再次聆听革命故事,触动了我的内心,思想和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村干部买买提·如孜说。

指导养殖

为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闫科通过讲党课的方式,带动5名工作队员和村干部成为“讲解员”,为各族群众提供党史文化长廊讲解服务,让村干部学党史、熟政策,让村民看得懂、受教育。

与此同时,高闫科争取杭州援疆资金77.5万元,改建村民活动中心,配备电子大屏幕、音响等设备,常态化开展“红色电影周”放映、群众性文体活动,让干部群众唱响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主旋律。

“村民活动中心放映电影《真爱》《建国大业》等,让我们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一名村干部,我们要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踏踏实实地工作,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村党支部书记阿不都萨塔尔·托克逊深有感触地说。

托万克科克巴什村以种植红富士苹果为主,村民依赖传统种植经验,果树虽然产量高,但果品品质不尽如人意。高闫科与村“两委”商议后,决定从提质增效上做文章。他带着乡农技推广员、村科技副主任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林果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培训;邀请林果技术人员、种植能手等成立林果技术服务队,通过大户示范、送技上门、林下问诊等方式,为果农提供全方位“保姆式”科技服务,打造优质果品,促进村民增收。

“枝条剪掉,产量少了能赚钱吗?”对于部分村民的顾虑,高闫科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带着果农参观优质苹果种植示范基地、电商产业园,学习新理念、掌握新技术。短短两年时间,全村优质红富士苹果种植面积亩,产量多吨,全村村民年增收.3万元。

查看棉花长势

“现在有技术员上门指导,果品质量好,每公斤能卖到5元,每亩地能多收入多元。”村民亚森·马木提高兴地说。

“村道坑洼不平,整修一下就好了”“太阳能路灯坏了,晚上回家看不清路”……针对村民反映出行不便的问题,工作队积极争取项目、筹措资金,维修道路1公里,新修柏油路面3公里;更换太阳能路灯电池26块,新增太阳能路灯30余盏,将实事好事办到村民心坎上。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高闫科带领工作队员、村“两委”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制定问题清单、便民清单、实事清单,逐一落实。完成村级绿化净化美化项目、建设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培训带动80名富余劳动力稳定就业等十件民生实事,累计解决困难诉求23件,为群众办实事好事51件。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学史力行,就是要有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有没有办实事见实效,群众心中有杆秤,只有扎扎实实为村民办实事,才能赢得大家的信赖。”高闫科表示,将以实干担当践行初心使命,以温暖凝聚人心,带领全村干部群众阔步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

02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记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洛浦县农业农村局驻洛浦县布亚乡阿亚格夏合勒克村第一书记亚森·加帕尔

“村干部服务群众能力强了,我们的口袋越来越鼓,村容村貌也更美了,这都要感谢亚森书记和工作队……”说起村里的变化,洛浦县布亚乡阿亚格夏合勒克村村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村民口中的“亚森书记”,就是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洛浦县农业农村局驻村第一书记亚森·加帕尔。年3月驻村以来,他统筹驻村各支力量,建强基层党组织、发展壮大村级产业、倾心做好群众工作,小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

驻村伊始,针对村干部工作能力弱等突出问题,亚森牵住党建“牛鼻子”,从村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入手,抓班子、带队伍、强基础。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设理论知识、政策法规、纠纷调解等专题培训;建立结对帮带机制,工作队员与村干部结成帮带对子,既压担子又教方法,村干部能力素质得到快速提升,成为独当一面的工作能手。

助力农户养殖

30岁的田际为是一名到村任职退役军人。今年3月来到村里,由于缺乏基层经验,工作不见起色。他主动找到亚森请教,其实亚森也发现了他的困惑,在逐步观察中为他制定了帮带计划。

“做群众工作一定要耐心、细心,每天将村民反映或自己掌握的问题进行梳理,能及时解决的绝不拖延,需要上级部门处理的及时上报,并做好跟踪问效……”亚森与田际为结成“一对一”帮带对子,手把手指导日常学习、工作,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很快,田际为能够独立开展工作了。

村民哈帕尔·麦提肉孜家有4口人,仅靠他一人到处打零工维持开销,日子过得紧巴巴。入户走访中,亚森了解到哈帕尔家的情况后,帮助他到村里的养殖合作社就业,通过亚森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一年多时间,哈帕尔从一名普通的饲养员成长为掌握养殖技术的小组长,月收入提高到了元。

为发展壮大村级产业,亚森争取派出单位科技支撑项目资金25万元,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洛浦县繁荣农牧业农民合作社,购进优质品种牛50头,引导28户村民以自养牛入股合作社,户均年分红元,村集体经济增收8万余元。

“为何不利用自产的牛奶,制作酸奶提高收入呢?”亚森脑海中闪现出一条致富路,他召集村干部和养殖大户商议老酸奶的制作和销售。经过一番热烈探讨,大家一致决定建立“老酸奶实训点”,注册“老院子”商标,生产销售传统工艺老酸奶。经过两年的发展,“老院子”酸奶在市场上有了较大的知名度,深受消费者喜爱。同时带动4名村民就近就业,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余元。

“既然选择了留下,就要扬帆再起航。”发展养殖,只是亚森的第一步棋。

今年3月,亚森积极争取派出单位支持,充分发挥行业部门优势,投入万元实施“科创+科普”助力乡村特色旅游产业发展项目,打造以和田特色美食生产加工销售及实训为主题的科创基地,开展多样化技能培训,目前已形成“科技培训+掌握技能+就业创业+稳定增收”良性循环局面,有效提高群众的就业率。

了解养殖情况

亚森指导村委会与和田市热孜宛食品有限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采取“村委会+企业+合作社+经营户”的模式,以特色食品加工销售和农家科技小院带动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以“电商+品牌运作”扩大市场销售范围、增加经济效益,打造“食品加工+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带动30余人稳定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万元。

不仅如此,尼雅黑鸡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农家科技小院、养牛联合体、拱棚草莓示范基地、乡村振兴基层行等项目纷纷落地,村级产业逐步壮大,实现了“一家一就业”。通过产业带动,村民人均年增收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0万元。

“我们将持续深化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以‘科创基地’和特色产业为依托,持续推进‘科技+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交出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亚森信心满满地说。

03

小辣椒映红致富路

——记喀什地委政法委驻疏勒县阿拉甫乡托木艾日克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李林

金秋时节,天气渐凉,田野里到处是蛐蛐的叫声。走进疏勒县阿拉甫乡托木艾日克村,上千亩朝天椒一簇簇地点缀在绿叶间,田野间像盛开了大片“红花”。

几位村民弓着背,正忙着采收朝天椒,有一位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正在协助搬运。“别看李林书记年轻,但想法不简单,这片朝天椒就是他带领大伙种起来的……”75岁的村民麦麦提·塔依尔在一旁笑呵呵地介绍道。

年仅35岁的李林,是喀什地委政法委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

“前几任第一书记打下了基础,下一步要考虑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托木艾日克村还是要在地里做文章,想办法提高土地效益。”驻村伊始,李林提出了发展思路。村民们却有不同意见,在他们的眼里:村子距离县城远,种棉花收入还行,改种果蔬一是运输成本高,二是不懂种植技术,心里没底。

了解民情

“我们发展特色产业,种朝天椒!”李林底气十足。

原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林联系疏勒县润耕天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到村考察,确认村里土地光照充足,土壤透气性好,适合种植朝天椒,且朝天椒市场需求大。通过与该公司协商,结合村情实际,工作队与村“两委”决定采取“企业+农户”模式,走出一条订单式种植朝天椒的增收致富路。

为做通村民思想工作,李林组织大伙到邻乡参观朝天椒育苗基地,并通过周一升国旗进行面对面宣讲:“公司负责提供辣椒幼苗,成熟后公司负责收购,并且高于市场价,遇到问题工作队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咱还怕啥?”

村民们动了心。今年3月初,工作队和村“两委”引导全村户村民开始种植朝天椒,从栽苗到田间管理,每当遇到技术难题,李林就上网查资料、咨询技术人员;每隔两天,他都会到地里查看朝天椒生长情况,一蹲就是半天。半年下来,亩朝天椒长势喜人,没有发生病虫害和倒伏。

如今,千亩朝天椒进入采收期,鲜辣椒和晾晒干辣椒收益可达万元,户均收入近3万元。

“我家种了6亩朝天椒,采收后进行晾晒处理,全部被公司收购了。每亩收入有多元,真是太开心了。”村民艾麦尔·艾山说。

腰包鼓起来还不够,如何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李林认为,要引导村民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增强村民集体归属感与认同感。工作队和村“两委”通过成立村民议事会、完善村规民约,实现从“为民做主”到“请民做主”的转变。

村民议事会成员由村民代表提名推荐,将办事公道正派、在群众中威望高的人推选出来,协助村“两委”开展法律法规宣传、矛盾纠纷化解、困难诉求解决、“美丽庭院”评选等工作;负责梳理村民意见建议,为村“两委”提供决策参考。

助农增收

“努尔麦麦提·瓦哈普患有心脏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妻子料理日常家务,三个孩子都不在身边,两个上大学,一个在县城上高中。眼看冬天就要到了,需要准备一些过冬物资……”老党员涅则日木·纳斯尔提出建议,经村民议事会和村“两委”班子讨论,一致通过:为困难群众提供过冬煤炭时,调剂1吨煤分给努尔麦麦提,确保他家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成立村民议事会后,修路、分地、承包等各方面大小事宜,村民不仅有知情权、参与权,还有发言权、表决权。村里的事让村民自己做主,满意度越来越高。”村党支部书记艾散·阿卜杜热伊木说。

工作队和村“两委”结合村情实际,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对社会治安、邻里关系、环境卫生等内容进行补充与调整,让村规民约接地气、合民意,通俗好记、管用易行。文明新风吹进村民心田,村规民约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每家每户都种花,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人居环境改善了,村子变得更美了,大伙的精气神更足了……”看到村里的变化,李林充满了自豪。如今,托木艾日克村一条条笔直的柏油路四通八达,一栋栋整齐的安居富民房错落有致,一排排太阳能路灯照亮回家的路……展现出新时代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04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哈巴河县税务局驻齐巴尔镇齐巴尔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布尔列斯汗·胡赛因汗

金秋时节,走进哈巴河县齐巴尔镇齐巴尔村,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道平坦宽敞,休闲广场上村民欢声笑语萦绕耳畔……一幅美丽乡村图景让人心旷神怡。美好的画面,离不开哈巴河县税务局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布尔列斯汗·胡赛因汗的付出。

年10月驻村以来,布尔列斯汗将党和群众的期盼化作干事创业的无限动力,以建强基层组织、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等为着力点,引领齐巴尔村走上了一条基础牢、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强根固基,人才是关键。驻村伊始,布尔列斯汗加快培养村级后备力量,依托党员推荐、群众举荐、本人自荐、村“两委”挑选“三荐一选”的方式,从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能手中择优储备培养村级后备力量11名,激活“源头水”,做大“蓄水池”。

“一对一”帮带

入户走访中,布尔列斯汗发现返乡大学生阿依登·布鲁克,有想法有活力,热心参与村级事务。与村“两委”商议后将他纳入村级后备力量进行培养,安排在“三个中心”轮岗锻炼,提升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经过6个月的轮岗实践,阿依登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无论是处理村级事务,还是调解矛盾纠纷,他都能积极应对、妥善处理,在村民中的威信不断提高,得到群众的认可。今年8月,阿依登凭借过硬的工作能力和主动担当作为,成为了村“两委”班子成员。

为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布尔列斯汗与村党支部书记马伟结成“一对一”帮带对子,从建章立制,完善入户走访、考勤等制度入手,手把手传授村级事务管理经验,用制度规范约束村干部,提高队伍整体能力素质。

“布尔列斯汗书记指导我完善规章制度,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工作思路越来越清晰,统筹能力越来越强,村民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马伟深有感触地说。

思路一变天地宽。面对村民“盼富无思路、想富无技术、求富无门路”这一状况,布尔列斯汗和村“两委”立足村情实际,多次召开村民大会,与村民代表、致富带头人、“四老”人员沟通思想、征集意见,决定依托国家4A级白桦林景区自然资源优势和旅游环线地理优势,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鼓励村民将闲置房屋打造成特色民宿、农家乐,带动增收致富。

了解民宿经营情况

“以前我有开农家乐的想法,由于缺少资金、不懂经营就搁置了。今年开春,布书记帮我申请贴息贷款20万元,用于平方米的农家乐装修。工作队还帮我办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引导我们规范经营,提高服务质量,游客络绎不绝,半年就挣了23万元。”村民李万寿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改造民宿缺乏资金怎么办?不懂营业执照办理流程怎么办?“没关系,只要想干,我们来帮你……”布尔列斯汗是这样承诺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带头争取项目资金,协助村民办理营业执照,开展烹饪技能、旅游服务、食品卫生等培训……截至目前,村民开办民宿3家、农家乐7家,带动41位村民就近就地就业,人均月增收0元。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布尔列斯汗带领工作队和村“两委”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争取项目资金30余万元,平整、拓宽3公里村道;申请工作队为民办实事经费,新建涵管人行桥1座、闸门3座;组织青年党员、双联户长、致富带头人、村级后备力量成立敬老、助残、文体、环保等志愿服务队7支,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67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33个,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群众诉求有应答。

一言一行皆为民。在布尔列斯汗的带领下,齐巴尔村的凝聚力越来越强,村容村貌越来越美,村民们也越来越富。面对未来,他充满信心:“我将继续坚守为民服务初心,脚踏实地、用心用情服务辖区各族群众!”

05

“舞”出多彩幸福生活

——记昌吉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驻三工镇南头工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张江华

金秋时节,昌吉市三工镇南头工村瓜果飘香,村道上不时驶出拉运瓜果的车辆。“今年,蟠桃、葡萄搭上直播销售的快车,卖得特别快,带着我们做直播的张书记得记头功!”村民刘凡安刚刚完成一场直播带货,他口中的“张书记”,就是昌吉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张江华。

年5月,张江华来到南头工村,统筹各支力量、抓班子带队伍、谋产业促发展、办实事聚民心,在基层舞台绽放光彩。

为进一步提高村干部能力素质、增强基层组织活力,张江华结合“选拔、培育、帮带、使用、管理”全链条培养方式,择优选拔5名村级后备力量,为村干部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在掌握政策法规、了解村情民意、协调解决问题等方面,对后备力量进行能力素质评估,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建立结对帮带关系;推荐村干部和村级后备力量参加市委党校培训,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支持“80后”青年柳永鹏开办红色记忆收藏馆,打造“用好红色资源、学好党史知识”的红色旅游打卡地,让有志青年展才能、有作为。

帮带后备力量

村民张晓月有活力、有干劲,是个干事的好苗子,张江华同村“两委”商议后将她纳入村级后备力量,担任宣传干事一职。张江华安排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与张晓月结成帮带对子,教方法、理思路、传经验,同时交任务、压担子,勤奋好学的张晓月成长进步明显,如今走上了村党委副书记岗位,她感慨地说:“在张书记和大家的帮带下,我学到了很多管用、好用的工作方法,工作底气也足了。今后我要继续努力,不辜负大伙儿对我的期望。”

驻村路上,张江华与村“两委”探索产业发展新思路,谋求新发展,为村民搭建增收致富的“大舞台”。

南头工村特色种植已形成规模,但由于销售渠道单一,群众增收效果不明显。张江华发挥派出单位宣传资源优势,邀请昌吉电视台、昌吉日报等主流媒体进村,举办特色农产品推介活动;为能说会道的村民开展直播培训,帮助打造“果园直播间”。

她还主动对接昌吉市区各大商超,拓宽销售渠道,协调物流公司解决瓜果运输难题,发动合作社组织开展“葡王争霸赛”、中秋采摘游等活动,不断拓宽、畅通农产品销路。年,村集体增收35万元,人均收入突破1.95万元。

助力采摘

村民的日子富了,张江华又有了新的想法:“第一村民小组有块平方米的闲置地,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队和村‘两委’准备建一个小型农贸批发零售市场。项目建成后,村集体经济将增收5万元。”

“集体经济有增长,生活环境大变样;五谷丰登粮满仓,特色产品卖了个光……”在文化大院,村里的文化带头人孔繁贵正在表演自己编写的小曲子《细说咱村新变化》。

最是文化润心田。张江华和村“两委”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先后协调资金12万元,修建文化大舞台、购置专业音响设备和演出服装。工作之余,她发挥专业优势,组织村民走进文化活动室,从舞蹈基础动作教起,带领更多村民跳起来、唱起来。

她还在原有小曲子文艺队的基础上,成立“百合之花舞蹈团”,与一名有舞蹈特长的工作队员一起编排民族舞等各类节目,组织舞蹈团参加“乐舞(中国·西安)全国中老年艺术大赛”、昌吉州年春晚选拔赛及各类广场舞比赛,在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中培育文明乡风、传承良好家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今年以来,工作队组织开展惠民政策宣讲、文艺演出、“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等各类活动40余场次,参与村民余人次。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42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