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之首为制秤岳阳这项公平生意盛

□岳阳晚报记者张峥嵘

这里说的制秤,当然是已有几千历史的传统手工操作的木杆秤。这种秤对于能把人的脂肪都秤出来的电子产品来说,不只是甩了几条街,是甩了几个星球了。同样是称重,如今的准确与过去的靠诚与心,就有了天壤之别了。

大秤秤不起,小斗量不尽。秤,不只是秤重,还秤人心。诸葛亮曾言:“吾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是的,秤无三五两,因何号一斤?可见其也是有着四两拔千斤之功夫,秤的制作,公平的准星蕴藏着中国人非常多的讲究和准则,更有一种做人做事的警示。

为公平,发明秤

说到秤的来历,传说是鲁班运用杠杆原理发明的,也有说是范蠡在经商过程中发现眼睛估算商品的不合理,而创造了秤。

无论谁先迈出的第一步,但原理都一样。都是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为13两一斤。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添加“福禄寿”三星,改成16两一斤。秤星必须是白色或黄色,不能用黑色,比喻做生意要公平、正直,不能黑心。

秤杆上的第一颗星又叫做“定盘星”,其位置是秤锤与秤钩成平衡时秤锤的悬点。做杆秤的关键是能选准定盘星,只要确定好定盘星,就是一把好秤。因此,人们往往把定盘星用来比喻事物的准绳。

在做买卖时,商人手提着那个绳纽,叫做秤毫。它的意思是叫你在约秤时要明察秋毫,决不可粗心大意。秤一提起来首先看到的是定盘星,提醒商人要权衡一下良心,无论做什么生意都不得缺斤短两。

如果给人短斤少两则损阴德,其中少一两叫“损福”,少二两叫“伤禄”,少三两叫“折寿”。以此暗示人们做生意要诚实,不能昧着良心干那损人利己的事

杆秤是我国最古老且沿用至今的衡量工具,相传春秋中晚期,楚国就有小型衡器,名叫木衡,这就证明岳阳制秤的历史非常久远。根据杠杆原理制作而成,方便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买卖行为,映射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征。

先做人,再做秤

传说归传说,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衡器的要求越来越高。

唐朝和宋朝,我国的衡器发展日臻成熟,计量单位由“两、铢、累、黍”非十进位制,改为“两、钱、分、厘、毫”十进位制。老秤分:大秤、秤杆、司马秤。七钱为一两,七分为一钱。秤沿用十六两为一斤的规矩,延续了一千多年。

民国时期改成了16两进制,解放后又改成了10两进制。上世纪80年代以后就和国际接轨,以千克为标准。虽然不断在变,但秤这种计量工具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并一直沿袭了两千多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电子秤开始普及,杆秤很难见到了。

说到岳阳制秤,具体哪年哪月开始不能确定,但钉秤摊在晚清时已是非常精良的行当。当时钉秤的选材粗糙,手工秤的制作流程简单,称重的精确度比较低。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后,岳阳手工秤店以其手艺和行商风格深得本地人称许。说到岳阳做秤,大多数是根据客户需要制作大小不同的传统式样,其中不得不提到非常有特色的“泥鳅肚”秤。提到“泥鳅肚”秤,就不得不提到陈氏第六代传承人华容县插旗镇引河村三组人陈学智。

陈学智幼时对绘画颇有兴趣,14岁开始从师于父,16岁开始走乡串巷上门制秤,成家后在插旗镇上开有秤铺。

因陈家制作的杆秤脊扁肚圆,活似田间泥

鳅故得名“泥鳅肚”杆秤。陈氏“泥鳅肚”杆秤融合了岳阳“老鼠尾”杆秤和益阳“鳝鱼脊”的优点,材质考究、篆刻隽秀、工艺独特、结构简单、携带方便、计量精准且不失灵敏度。

秤保证重量的准确,秤也称量出做人的分寸。都说先做人,再做秤。制秤人之始,首要心正才能秤准。

上世纪80年代,陈学智因其手艺高超,被该县计量所聘请为全县衡量专家,定期对全县各单位衡器进行专业校验、维修,是华容县著名的秤师之一。

百道工,分毫精

“不识秤花,难以当家。”

制秤是一件非常讲究技术的活。还得心灵手巧,经验丰富,技术精湛,方可做出一把公秤。制作过程极其繁琐,准备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万不可以疵充好。光材料、器具、颜料就得准备数十样。

材料:楠木、紫檀木、油柞木、栎木。

辅配料:铜皮、铁钉、铁盘、铜丝、铝丝等。

制作工具:木锉、钣锉、摇钻、分钳、钻花、刀、等子、铁剪、盘绳、手刨、墨斗、盘子、钩子、钢锯、砝码、叼子等。

颜料石灰、酒、清矾、五倍子等。

再刮秤杆、安装、校秤、标刻度、钻秤眼、补秤星、上色、抛光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必须精工细作、精益求精、不差分毫,否则一个小小的失误都会影响到秤的准确性。

可见行行出状元,包涵了行行有门道。

制秤匠,在岳阳各地区都有。据统计,南正街一家店一个师傅一生制作了上万多杆秤。上世纪60年代左右,制秤价格不高,盘秤每把0.5元,小杆秤每把1元,大杆秤每把1.5元不等。生意好时,一年要卖掉大大小小的杆秤四五百支。

当年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全靠手艺吃饭。工艺繁杂,耗时耗料,却并不赚钱。但学了门手艺,并且几代相传,也就有了坚持的理由与情感。

对于做秤人来说,赚钱还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秤决定公平,决定卖买双方的利益,所以,更具有职业操守。“先做人,再做秤!”这是做秤人的原则和底线,因此,制秤的手艺,被称为“百工之首”。

当然,千百年来,手杆秤也是当之无愧的华夏“国粹”,统领了两千多年中国的计量。作为商品流通的主要度量工具,对于商业相当发达的岳州来说,有着不可估量的功德。

如今,懂这行与做这行的人越来越少,这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打磨杆秤,岁月也在打磨中逝去,手艺也在打磨中消失,但愿公正公平一直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267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