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愚伯的自留地
尽管现在的超市比比皆是,但在丰县的乡村,下面图片中所展现的这种原滋原味的乡村集市,依然是“大行其道”,一是上了年纪的老百姓的购物习惯使然,再者,就是在这里可以买到农人们自己地里种的绿色食品,自产自销,新鲜实惠。
与超市不同的是,这里的商品不奢华,但价格合理,少有水分和暴利,买卖交易亦更加自由、随意。
在乡村,人们把集市看得很重。在一个乡村里居住,如果没有超市可以,但是倘若没有集市,这个乡村就显得冷清,孤僻,不尽人意。失去了人与人、村与村之间的消息沟通,这个乡村才真的成了一个闭塞的乡村。
在外的丰富些人,不管你现在开着豪车,住着别墅,但如果你是丰县农村长大的人,看到这样的画面,内心也会言不由衷的感到一丝暖意。
每到逢集的日子,在家的男女老少,都会骑着电瓶车、自行车,三五成群,一拨又一拨的簇拥到大街上,遇到熟悉的人,都会打招呼说:“恁也来赶集了?”,“买啥啊?”,“东边的苹果便宜一毛”,“北边的菠菜一块钱一斤”。在问候中,互相传递价格的信息。
在乡村的集市上,像这样的“摊位”也屡见不鲜,其实,摆在他们面前的这些蔬菜,也卖不了几个钱,但勤劳惯了的老人们,总会拿到集上,换取为数不多的零花钱。
像胡萝卜樱子这样的蔬菜,过去都是喂羊喂兔子的,但如今随着大家意识的改变,它们也渐渐上了大家的餐桌。
这些红薯粉丝也是农人们自己做的,在当地很受欢迎,不少人买来邮寄给远方工作的孩子,让它们在千里之外也能吃到老家的味道。
在乡村的集市,菜的价格之低,令人咋舌,它们几乎只是城市同类蔬菜价格的三分之一,甚者五分之一。
前来赶集的农人们,除了买菜之外,更多的是感受人群熙熙攘攘的味道。
几斤晒干的辣椒和豆角,都可以在这里“粉墨登场”,使劲集市的内容变得更加丰满。
农民们卖的蒜苗和红萝卜,样子都不咋的,但这可是不打农药的纯绿色产品哦,像这位大娘用老式杆秤称东西的画面,也许只有在乡村集市才能看到。
乡村集市上卖的蔬菜,大多比较毛糙,在购买之前,挑肥拣瘦的流程也是避免不了的。
这些大白菜,被扒的只剩下嫩叶,懂事的孩子趁着空闲,也给妈妈帮忙,从小就感受到农村生活的不易。
铁棍山药也开始上市了,这种山药很受农民欢迎。
白菜摊一家接着一家,但好东西是不愁卖的。
如今买红薯(红芋),都是这样一袋一袋的,自入冬以来,和红芋糊涂,几乎成了农民们的日常。
萝卜也相继上市,“冬吃萝卜”,在这个时节被彻底践行。
自家收的红富士,满眼皆是,今年由于干旱,产量明显偏低,因此价格也水涨船高。
在等顾客的当儿,吃吃瓜子也是一种消遣。
为了卖出理想的价格,这位大哥在认真梳理面前的小葱。
紧挨着的摊主们,拉呱做生意两不误。
这么新鲜的菠菜,才一毛五分钱一斤。在城里工作的我,看到这样的价格,真是羡慕嫉妒恨啊。
在乡村的集市上,你才能看到那些最淳朴、最地道、最暖心的场景。
虽然价格不高,但对于所卖的内容,他们依然是倍加呵护,细心的整理。
这么好的精品白莲藕,一斤只卖一元钱。在乡村生活,虽然赚钱会少一点,但开支也是明显节约不少。
乡村集市的热闹与拥挤,可以持续整个上午。不少农人几个小时不厌其烦的奔波,不管卖的,还是买的,彼此都心满意足。中午12点左右,集市上的父老乡亲们,则陆陆续续退出热闹场,集市的节奏也随之舒缓下来。而回家的路上,又会是另一番光景了。
愚伯的自留地施比受更为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