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人说:“儿孙自有儿孙福,莫给儿孙做牛马。”
人老了,儿女长大了,就不要瞎操心了。让儿女独自去飞,多赚钱,老人才能有依靠。
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做不到。大部分的老人,都是“操心”的命,把一辈子的积蓄给了儿女,希望扶一把;帮忙带孙子,希望能够减轻儿女的负担。
现实生活中,很多老人并不富有,靠金钱来帮助儿女,无能为力;一些老人,自己没有退休金,也没有像样的房子。
一方面,看到儿女混得不太好,老人很着急;一方面,老人没有能力,捶胸顿足。这样的状况,令人揪心。
作为老人,如果你有心帮助儿女,不要一直花钱,而是要用巧劲,用感情。当你穷困时,学会以下几种帮忙的方法,就对了。
02
第一,帮儿女做团圆饭,家庭更温暖。
在传统的习俗里,最重要的一顿饭,就是团圆饭。
不管儿女有没有出息,只要他们平安回家,就可以了。
我们可以想一想,当儿女们疲惫不堪地回到家,看到锅子是冷的,灶头是凉的,他们会更加疲惫。因此,老人要积极准备热腾腾的饭菜,给儿女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你很穷,但是做一顿饭的钱,还是有的。如果你勤快一些,还能做出一些家乡味,勾起大家的回忆。
比方说,广东人喜欢白切鸡,蒸鱼;重庆人喜欢烧白;江苏人喜欢红烧狮子头。这些菜,都寓意着美好,体现了地方特色。
家人围桌,灯火可亲,热气蒸腾,这不仅仅是一顿饭,还是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我的一个朋友,过年的时候,回到家,没有看到父亲。母亲说:“你老爹啊,去田里摸螺蛳去了。”
朋友喜欢吃螺蛳,但是这么冷的天,父亲如何受得了。当父亲捧着螺蛳回家的时候,他泪流满面。
让儿女的心变得温暖了,这个忙,就算帮对了。
03
第二,帮儿女守护老屋,留住家乡的情怀。
《孝心无价》里写道:“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不管走多远,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归宿。我们常常这样感悟。
可是,你有没有反过来思考,作为父母,应该如何给儿女建造归宿呢?在有生之年,应该竭尽所能,守护好老屋,并且把门打开,随时欢迎儿女们来住几天。
你没有办法在老家建小洋楼,但是你可以把老屋修整一番,在门口种花,屋后种菜。还能做出好看的篱笆,把房间打扫干净。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母亲站在门口的那一声呼唤,就是父亲赶着牛走进了水田......”
当儿女们带着乡愁去远方的时候,他们不会慌乱,因为家乡就是他们的依靠,父母就是他们的牵挂。
老人守住了老屋,管好了自己,健健康康地活着,就是对儿女最真实的帮助。
04
第三,帮儿女立志、创业,提供人生的经验。
香港作家梁凤仪在文章中有这样的描述:父亲梁卓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富人,后来家道中落,把房子卖了,住在廉租屋里。
她很讨厌贴上“穷人”的标签,因此常常闹情绪,不愿意回家。
父亲没有办法给她很多的钱,但是常常让老朋友带着她去参加各种高端的社交,让她接触到富人圈,积累人脉。
在生活上,父母能省就省。当她看到母亲吃隔夜的饭菜的时候,内心有了很深的感触。
是啊,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无所不能的。有太多的父母,一辈子的工地干活,一辈子都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可是父母应该如何向儿女解释这一切呢?如何让儿女接受“贫穷”呢?关键的一步,就是“立志、创业”。
儿女们,人穷志不穷,总会有办法崛起。因而父母不要总是哭哭啼啼,在儿女面前诉苦,要做出坚强的样子,要说鼓励的话。
当儿女开始创业的时候,父母要去帮忙做点什么,哪怕是干一些力气活,也是很可贵的。父母把经验总结好,及时提醒儿女,纠正儿女的错误,是更加可贵的。
人老了,是年纪大了,体力不够好了,但是智慧却更多了。一心一意推着儿女前行,比给钱更加有用。这是无形的精神财富。
05
第四,帮儿女化解各种矛盾,当好和事佬。
有一次,我和隔壁邻居吵了几句。本以为,邻居会记仇。但是隔天,邻居就主动向我问好。
原来,是母亲主动向邻居道歉了,还加强互动,让邻居很感动。
冤家宜解不宜结。年轻人,难免会犯“年轻气盛”的毛病,但是老年人要保持理智,不能因为护短,就给儿女“煽风点火”,让矛盾升级。
儿女之间的矛盾,父母要主动去化解,要召集家人,好好沟通;儿女和外人之间的矛盾,要认真分析,放下面子去帮忙和解。
很喜欢这样一句:“一不称意,便发躁舍去,焉有成熟之时乎?”
任何事情都不能忍受,一开口就是愤怒,这样的日子,怎么过?老人最大的优势,就是心智成熟。因此我们要利用起来,帮助儿女去化解矛盾。
06
老人如何帮助儿女,第一时间,就会想起两个字——给钱。
其实,拿再多的钱给儿女,也会花完。只有把赚钱的本事、人间的温暖给了儿女,才一辈子都用不完。
人心是一杆秤,父母的爱有几斤几两,都清楚。如果想要家庭幸福,就要把爱的分量变得更加厚重一些,让人心更加踏实。
人老了,不要理所当然地享受儿女的孝顺,要学会为儿女保驾护航。
当然,忙要帮到点子上,爱要用到关键处。
作者:布衣粗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