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语录99岁姥姥心里有一杆人情

01省下的电话费

倪萍姥姥住在她家时,总是“杀富济贫”。电话铃响起,总能听到姥姥说“挂了吧”。

因为姥姥不舍得对方花电话费,对方挂断后,立刻回拨,再让对方“慢慢说”。没错,花的就是倪萍家的话费。

虽说姥姥最疼倪萍,但在这件事上,可谓“胳膊肘往外拐”。

姥姥心里明白,这点电话费对于倪萍不算啥,但是对于老家的一些朋友亲戚,那确实需要“省着些”。

姥姥会把倪萍家里不用的手机连着充电线捆在一起,有机会就贴补给老家的人。

02大方的“信封”

某年,姥姥过生日,倪萍妈妈把家里的一堆用不着的电熨斗、榨汁机等大小电器准备送给老家的亲戚。没想到姥姥却说这些东西“没用”,就在大家即将面对姥姥营造的“尴尬”时,姥姥才说,给“信封”更实在。

是啊,对于老家亲戚来讲,这些家电能有什么实际作用,不如直接贴补更加实在。

倪萍妈妈给家人包好“红包”后,姥姥补了一句,物件也拿着。其实,姥姥还是很周到。

牙缝儿里省出来的馒头

姥姥之所以这么念着老家,一方面是出于亲情,另一方面是在感恩,在回报。

姥姥年轻时,家里修房子装大梁,周围的邻居来了十几口子帮忙。按照习俗正午时分就需要把大梁架上,姥姥从鸡鸣就开始蒸馒头,两个炕烧得火热。

姥姥做好了六笼屉馒头,中午停工时搬到院子中央。可谁能想到,除了请来的木匠,帮忙的邻居们都走了。因为邻居们知道,这些麦子面是姥姥一家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这多个馒头,姥姥没让孩子们动,放进篮子里,挨家挨户送给人家。房子的梁上上去了,姥姥心里的梁也稳当了。

姥姥说“房子没有梁早晚得塌了,人要是没人帮着,你有多大能耐也活不起呀!”

就这样,家里的房子搭起来了,姥姥一家人吃了一年地瓜面儿。

姥姥心里永远记得那些帮助过她的人,一直不忘,心里那杆秤一直那么准。

04弥补的“金首饰”

当年倪萍放假回家,姥姥的妹夫,也就是倪萍的姨姥爷,送了一筐嫩黄瓜。姥姥看着直抹泪,直言姨姥爷不会过日子,不知道等瓜熟,一筐变四筐。

其实,姨姥爷怎么能不知道,所以姥姥更加感动。他人的一点帮助,都在姥姥心里记下了大大的一笔帐,以后会加倍还。

等到倪萍长大了,有钱了,姥姥总是会让倪萍多花钱帮衬着家里人,帮姥姥“补人情”。

姥姥心里总是有一杆秤,秤砣的两边是亲情和感恩。姥姥的小女儿不过比倪萍大七岁,她们小时候倪萍总会被“特殊照顾”,背着“小姨”吃鸡蛋,以至于小姨都没有她长得高。

姥姥晚年时,会格外照顾小姨一家,把倪萍送给她的首饰当面送给小姨。姥姥说,“这些东西你是不稀罕要,给你小姨吧。一个死了的老婆子的东西,谁都嫌乎。”那时姥姥都99岁了,心里还是明镜。

倪萍逗姥姥,按道理倪萍买的首饰姥姥不戴,可以送给倪萍妈妈呀,怎么送小姨了。姥姥说,倪萍他们不愁钱,十个手指也带不过来,小姨还有女儿呢,可以再给女儿。

姥姥心里知道曾经亏欠过闺女,现在还是要补偿回来,而且从倪萍身上补,毕竟倪萍多吃了那些“鸡蛋”。

结语

姥姥一直用实际行动教育着子孙,人一定不能忘记曾经的恩情。可人们往往在富裕的时候,忘记苦日子是怎么过来的。

每当倪萍稍稍懈怠,开始“计较”时,姥姥更是展现出她的人生智慧。

“孩子,人就像种麦子,秋天撒上种子,一直到收成,如果都是大晴天,不下雨不刮风连个阴天也没有,你试试?来年收的麦子都是瘪的。人啊,啥事都得经历,错儿也得犯才是个真人,没有错儿那是画上的人。”

《姥姥语录》里这些温情的故事总是那么温暖。一段段文字总能让我们想起自己家里的“宝”。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一辈人总是用他们朴实的人生哲理教育着我们,虽然有时他们的道理都那么“直白”,不带一丝修饰。

他们可能没有什么文化,但是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打造的人生阅历,总能浓缩出朴实的“经典语录”,在我们看似华丽的人生道路上帮我们纠正方向,通往正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829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