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地幅员辽阔,因此各个地方也有不同的文化习俗,而最能体现这种差异的就是一些老物件。因此,小编从众多的老物件中,挑了9种让你一饱眼福,它们有的代表文化,有的反应生活,还有的也算是时代的象征。下面,请您仔细看看,都有哪些还能叫得上名字。
第一件:压舌板。
这是一件牛骨制作的压舌板,是以前老中医用来给病人看舌苔的,并通过舌苔的颜色来判断病人的身体状况。后来,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压舌板因为不是很卫生,所以也就被淘汰了。
第二件:酒篓。
如果小编不说,您或许以为这是鱼篓子,但其实不然。这是一件独特的酒篓子,里面是酒坛子,然后外面裹上一层竹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摔,因此当它摔到地下时不容易烂。
第三件:唱片。
对很多读者来说,估计都没有见过唱片。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唱片还是人们听音乐的主要方式,将它放在唱片机上带动唱片转动,接着再读取唱片中的信息,即可播放储存的歌曲。
第四件:割漆工具。
这是一套完整的割漆工具,包含一个背篓,一根竹筒,一把割漆刀和两个贝壳。在使用的时候,先用割漆刀在漆树上割口子,然后用贝壳接着流出来的原漆,最后倒入竹中储存即可。
第五件:糖罐。
这是一件颇具年代感的物件——糖罐。在以前的时候,人们喜欢从街上买散称的白糖,回家后就装在糖罐中。值得一提的是,糖罐必须要能防潮防蚂蚁,不然要不了几天白糖就化,就被蚂蚁给偷吃了。
第六件:铁扇。
这样是一把不多见的铁扇,不过不是铁扇公主的法器,而是以前普通人家用的。之所将扇子做成铁的,是因为经久耐用,在它的面子上糊上废报纸即可,即便报纸烂了,扇子也还完好。
第七件:指灯。
在以前农村还没通电的时候,十分流行指灯,因为用起来很轻巧便捷。在使用的时候,将灯槽里放入燃油和棉芯,点燃后用手指掐即可,不管是去厨房,还是上厕所,都不用再抹黑了。
第八件:骨梳。
这是一件梳子,但不过不是用来梳头的,而是以前工匠做毛笔时,用来梳笔毛的。了解做毛笔的读者一定都知道,制作笔毛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因此需要用骨刷反复地刷,才能柔顺均匀。
第九件:骨药称。
小编可以肯定,99%的读者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其实,这是一杆秤,但不过不是菜市场用地称,而是以前中药铺子用的骨药称,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刻度小,精度高,毕竟中药都是几钱。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越来也好,因此很多老物件也都渐渐地从我们生活中隐去了。不过,很多老物件还蕴含了以前工匠的智慧,同时也是文化历史的一种代表,因此也都值得我们去保护和收藏。最后,如果您身边也有新奇的老物件,欢迎留言交流和讨论。
引用资料:《中国民俗》作者:李后出版:新天地出版公司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