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党和朋友的区别你分得清,可说起死党,你

死党和朋友,相信对于这两类人,大家的心里都有一杆秤来衡量。朋友对你很客气,乐于夸赞你,说的尽是好话。而死党掌握着你的所有缺点,想方设法挖苦你,互怼是你们的日常。两者虽说都是以友谊的建立为大前提,但区别,很容易便能在日常交往中得以体现。

可说起“死党”,你真的了解这个词吗?

一、“死党”是一个很古老的词了

记得我还是在一本漫画杂志中,初闻“死党”一词。由于是初次遇见,还特意揣摩了一下大概的含义,只觉互称“死党”,代表着友谊的坚不可摧。都说“友谊地久天长”,拥有坚不可摧的友谊固然是好事。可我们一向忌讳“死”这样一个不吉利的文字,为什么会把最亲密无间的朋友称作“死党”呢?

原来,“死党”并不是什么网络流行语,已经是一个很古老的词语了。它最早出现在《汉书·翟方进传》

“案后将军朱博。巨鹿太守孙闳、故光禄大夫陈咸与立交通厚善,相与为腹心,有背公死党之信,欲相攀援,死而后已。”

而后,唐代颜师古批注:“死党,尽死力于朋党也。”不难看出,这里的“死党”还带着褒义。然而后来,“死党”一词开始逐渐贬义化,常与奸臣集团等负面人物联系在一块。例如在《宋史奸臣传三秦桧》中写道——“张浚在永州,秦桧又使其死党张炳知潭州。”秦侩这位南宋奸臣,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他可是历史上有名的恶人。也正是在这段时间,死党的释义是“为恶势力出死力的人”,俨然成了一个十足的贬义词。

如今,“死党”一词重回最初的褒义,释义为重情重义的至交。这样一个古老的词语,经历了由褒义成贬义再重回褒义的过程,在词汇的释义发展史上较为少见。

二、那些互为“死党”的古代名人

如今的年轻人,拥有自己的一群“死党”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儿。而在古代,能互称“死党”的算是至交。比起21世纪的“死党”只会约着一起泡网吧、逛街和日常互怼,古代的“死党”在一起玩的可是高雅情趣。

比如谢安和王羲之,他们可以算是非常铁的哥们了。出自名门望族的两人总是形影不离,经常在四处游山玩水,一来寻找灵感,二来陶冶情操。就这样,“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就是谢安和其他朋友在兰亭游玩时时,王羲之尽兴之余而诞生的作品。

李白和汪伦这一对记入教科书的“死党”,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让大家不禁羡慕古人间友谊之厚重。作为平民的汪伦对大诗人的敬仰和热情,诗作大家李白的谦逊与亲民,两人对友谊的珍重,使得这份君子之交即使在千年后,依旧地久天长。

从许多流传至今的、抒发古人间友情的诗句中,我们常会于字里行间,体味到那份真挚而深厚的友谊。可以说,古人“死党”间的情谊更为纯粹,更有分量。

三、与“死党”一起,见证友谊的力量

有人这样描述身边的死党——“尽管我知道你所有的缺点,但依然觉得你很棒。”作为形影不离的玩伴,你们拥有高度的默契,彼此给予对方十足的信任。做一辈子“死党”真不需要什么高大上的身份地位、完全相同的志趣目标,一颗炽热的真心,就能让友谊地久天长。

最后引用作家苏岑说的那句话——

“世上最奢侈的人,是肯花时间陪你的人。谁的时间都有价值,把时间分给了你,就等于把自己的世界分给了你。”

时间,总会为你留下那个最真的人。陪自己走到永远的“死党”难觅难寻,万望君珍惜!

图片来自互联网,侵删

快节奏生活里,温一壶清茶

来一场慢悦读吧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580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