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欢乐颂》正在热映,剧中抛出了太多的现实问题,职场压榨、女性被性骚扰、保姆风波等等,有社会问题也有个人小家的烦恼。
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22楼五美有的乐观面对、有的拼命反抗、有的暗暗努力积蓄力量。透过她们,你是否看到了生活中的你抑或看到了身边的朋友?
人终归会活成自己讨厌的模样
真的没想到会在电视剧里看到这句话,我一直很认同“人终归会活成自己讨厌的模样”,因为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也一直在不断的反思。
剧中,余初辉把母亲送去当保姆后,自己躺在为迎接母亲到来买的新床上说出了这句话。余初辉把母亲接到上海,本意是要让妈妈享福,让妈妈摆脱被父亲一家的奴役,但又是她亲手将妈妈送去当保姆,她也是“奴役”妈妈的一员。
其实说实话,我理解余初辉,一个农村姑娘接受了高等教育,看不了妈妈受委屈,独自一人在工作,努力在大城市站稳脚跟,接来自己的妈妈。
但是接来了妈妈,她就会幸福生活下去吗?此时她不仅要面临工作压力,还需要对抗父亲,安抚母亲。
有人说余初辉受过高等教育,但吵架时像一个泼妇。但是她是经历过多少才会变成的这样强大呢?相反我很羡慕她的强大、自立。
做人不能太双标
lucy评价何悯鸿的话很犀利,她心中是有一杆秤,但她的秤在度量自己的时候,只度量七分,而度量别人却度量十分。
何悯鸿的人物设定很不讨喜,她虽饱读诗书,但她真的不了解社会生存;她一直标榜道德,但她随意评价别人家事,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余初辉但自己也没有去照顾老人,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双标。
另外,在为公司签约作者时,戴维指出了她的问题,商业合作不谈利益,谈论剧情,应该是非常不专业的表现。剧中的何悯鸿仍然可以待在公司,但现实生活中,应该何这样的人已经被辞退。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读书不能只看文字,更应该学习处事、生存之道。
在人之上,视人为人;在人之下,视己为人
在人之上,把别人当作人,是修养;在人之下,把自己当作人,是魄力。
在《欢乐颂》中朱喆应该算是一个人间清醒的存在了,她从大山中走出来,中专毕业从一个普通服务员干到酒店经理、工作认真严谨、自学各种技能、维护下属。
当然作为一个女性面对前男友、作为一个姐姐面对弟弟妹妹、作为一个女儿面对父母,她也会有那么多的力不从心,差点被前男友欺骗担保,被家里人压榨。其实这真的是一个从小地方走出来,努力生活的姑娘的现状。
有人说看到朱喆要余初辉签年合同、想为前男友担保有点人设崩塌。其实签约确实令人难以理解,但担保可能是对同乡、对曾经男友的信任,她成熟稳重但也善良。
敢于反抗的女性标杆
lucy方芷衡,一个被上司性骚扰的女孩,因为上司权威而自己只是一个小透明,遭受性骚扰后只能被迫离职,同时还遭到同事耻笑,甚至父母不信任,一个毕业不久的女孩,面对这些她该多么绝望。
面对其他有相同经历的姐妹的退缩,她一直坚持。她故意设计李勋的儿子李其行,但因为李其行的真心相待,她最后手下留情。
到底应不应该同情李其行因为他爸父债子偿,他确实无辜,但当时的方芷衡和被骚扰留下创伤的几个女孩是不是更无辜?相比于以卵击石,从他薄弱的地方下手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另外,我们看到戴维在看到这些时的害怕,所以在遭受不公时我们应该反抗,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有限,但众人团结起来,真的会产生很大的力量,我们需要捍卫自己、保护自己。
一个幸福的小孩
在22楼的女孩子里,工作得心应手、见过大世面、较成熟、没有家庭琐事费心、家人朋友对她疼爱有加,这个人当然是叶蓁蓁。
她的生活令人羡慕,目前的剧情中也还是没有什么冲突,但后边应该会出现同事间的明争暗斗、不知道会不会被按上“小三”的标签。接下来的剧情到底会怎么发展呢?
写在最后
随着时间流逝,我越来越觉得不随意评论别人,不干扰别人生活,尊重他人,不管是朋友还是家人,都应该保持一个合适的距离。
生活、人际关系真的很复杂,好像一点点的瑕疵都可能导致全盘崩溃。
看见这几个姑娘的一地鸡毛,你有想到自己的生活吗?
就剧论剧,剧中人物的褒贬,只希望看剧后可以鞭策、自省,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怎么看剧中的几个人物呢?欢迎留言。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若有侵权,请联系我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