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文鑫我家有一杆“老秤”,那是老爷爷老奶奶他们过去在家中使用的,直到后来有了电子秤来接班,它就退休在这个老屋子里,这个秤带着和它搭对的砣,从此便没再离开过那间老屋,从此不再肩负衡量重量的职责,而更换了做人心里要有把秤,教育子孙后代“做人要有良心,公道自在人心”做人做事不可缺斤少两的光荣使命。这杆秤大约有我的手臂这么长,看上去就像一根长笛,前端有一个红色的挂绳和光亮亮的秤钩。秤杠是用木头制成的,经过长时间使用的“打磨”,秤杆摸上去十分光滑。上面隐隐约约地还能看到一些小点点,小时候不知是什么意思,但通过一件事情大体见过它是用来衡量物品重量的。也就知道它是计量重量用途的。话说老奶奶在世那时候市场买回来东西就说,那是用来称重量的刻度,每个点代表着一两,更代表着“信义”,做人要有良心,不可缺斤,不可短两。如果她觉得买回来的东西感觉分量不够,她就会用它再次衡量一遍它的重量。再来看看那长得像个大铃铛的秤砣,它是用铁做成的,虽然已经生锈,摸起来粗糙不堪,但仍是实沉沉的。听我爷爷说说,这杆秤,力大无穷,称起一个我,绰绰有余。我就觉得要是犯了错,不听话了也许要用它来称量一下我的良心啦。我们家的这杆秤,还有一段背后的故事呢。老奶奶告诉我,他们之前住的地方,以前是一片片的菜地。这些菜地是属于集体的,大家一起种菜,有专人负责卖菜,也有人上门来收菜。所以,我们家的秤根本没有“崭露头角”的时候。大约年的时候,土地承包到户了,我们家分到了2亩地,老奶奶带着爷爷和爷爷的兄弟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青菜、丝瓜、辣椒……。老奶奶把丰收的蔬菜有时会分给邻里,有时吃不完会运到市场上去卖,用的就是这杆秤。我们家的蔬果新鲜美味,份量足,凭借着大家的不辞辛苦,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发展,家人工作变迁调动,我的家也迁移去了另外的地方,老爷爷老奶奶那里基本不怎么回去了。而在远方的另一个家里,这杆秤也一起来到了后来的爷爷奶奶的家放到了老爷爷老奶奶过去居住的老屋里,回想起老奶奶,我会想起那杆“老秤”心想:“它经历了岁月变迁,风霜沧桑,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它不仅是一杆秤,能称重量,更能时刻提点我们“做人要有良心,公道自在人心”做人做事不可缺斤少两。(图片源自网络)《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联系、、;投稿邮箱:dds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