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世沛博士随谈

北京雀斑医院哪个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10922/9473198.html

写在前面

沛沛写的不是01,但是我给他走个后门。他四年前给高三的小朋友写过算是一封信(《邢世沛:给高三的你》),今天,他又用自己的经历给正在科研路上犹豫的人们写一番话,依然是切实的帮助,满满的热心和感动。新年伊始,我的PhD生涯正式进入了第四个年头。现在回想起自己刚刚开始读博的那段日子,有很多事情没有想得足够透彻反复徘徊,所幸后来有了些新的领悟,发了几篇论文,混得不算挣扎。借此机会分享一下我目前对PhD(或科研)的理解,希望能或多或少帮助到那些还在纠结要不要开始博士生涯或者刚刚踏上博士生涯的人们——我想,他们一开始都和我一样对学术道路满怀憧憬但也惴惴不安。全文是从一个化学PhD的角度出发,可能更适用于自然科学相关,如有不同观点欢迎指出,共同探讨进步。

我要读博吗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问问自己,你热爱现在自己所在的学科吗?如果你有了超过五秒钟的迟疑,我建议你先尝试着去找到自己学科中真正热爱的小方向再来考虑要不要读博。那么你印象中的读博是什么样的:是没日没夜读文章写论文,是每天在瓶瓶罐罐前来回徘徊,亦或是盯着实验数据想破脑袋?是,也不全是。博士,代表目前社会设立的最高级别学历(博士后不属于学历),其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培养领域内能攻坚克难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拔尖人才,这其中身心磨炼的过程自然少不了上述场景。那除了这些呢?当然还有生活,但这显然不是你决定要不要读博的主要因素。所以,读博前问问自己,想不想成为洞察学科领域未知边界的先行者?有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能让你在一筹莫展四处碰壁的时候支撑你挺过至暗时刻?有没有放下一切从头再来的魄力?要不要读博这个问题我们暂且放放也无妨,试着读完下文或许你对博士有了新的认知,能更容易做出抉择。

如果你已在科研路上

我的研究真的有意义吗这个问题着实困扰过我一阵子,以至于那些日子我坐下来发呆思考的不是课题本身内容,而是我做这些课题的意义。盯着圈内大佬发的顶刊,看看自己手里的论文初稿,总觉得像是人家在喝着茶看新闻联播,我在拍着手唱玛卡巴卡。好在我慢慢悟出了玛卡巴卡存在的必要性,说服自己把精力放回科研本身。让我换个更切实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以下所述研究和论文题目纯属虚构):比如现在你的领域研究方向是“秤”,用于测质量。圈内大佬在顶刊上发表了文章“通过分析天平内部精密结构优化以达到飞克级别测量精度”,文中详实描绘了如何调整精密的物理结构,叙述了该结构能够测到飞克级别的工作原理,并测得了某金属原子团簇的质量且和理论值完美吻合,最后讨论了分析天平未来的改进方向。而你边读着大佬的文章流口水,边盯着手里正在研究的杆秤陷入了emo。是啊,人家都分析天平了,我为什么还要研究杆秤呢?有意义吗?当然有!这世间万物存在即合理,听我给你细细分析。相比杆秤,分析天平固然精度更高,受人为因素干扰更少,然而精度就是秤的全部了吗?显然不是,制作成本、便携性、操作简易度都是评价秤的不同因素,不同使用场景下我们追求的特质有所区分。分析天平更适用于精密测量,但是在菜市场没人用分析天平买菜,因为菜价论斤,不论克,你跟大妈说你这菜少了两克,大妈回手甩你两根香菜还得瞥你一眼——精度在该场景下显然是最后才考虑的特质。读到这儿有人可能就会有疑虑,大佬可以把秤做得更准,那我该做些什么?买菜的秤不都已经挺好用了吗?确实,买菜的秤已经够好用了,我也没说你的杆秤只能买菜啊。让我们回到杆秤最大的优势上来:便携性和低成本。从这个角度出发,你自然就会发现它的存在意义和研究价值。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两组研究人员同时想开展同一个课题:不同地理位置鸵鸟蛋重量和大小的分布。A组研究人员带上了皮尺和杆秤,背包里空余的地方装了一些三明治和好丽友派;B组研究人员带上了游标卡尺和分析天平,在背包侧面的缝里塞下了几块被挤碎的饼干。结果很有可能是A组研究人员做完实验回去论文都发表了,B组实验数据还没采完。——这个例子可能夸张了些,但你应该懂得我说的意思了。紧接着的问题就是,我的杆秤有哪些研究方向呢?一般来说,优化杆秤本身提高其性能,我们称之为方法学;用杆秤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我们称之为应用方向。二者相得益彰。对于方法学,你可以研究如何提升杆秤的便携性(例:“弹性伸缩系统嵌入制备厘米尺度的秤”,其实可能就是个伸缩杆),如何提升杆秤在不同环境下的鲁棒性(robustness,例:“纳米材料涂层使得秤的可耐受温度范围超过K”),如何降低杆秤的制作成本,如何在保证杆秤便携性的前提下提升其精度,等等等等。对于应用方向,鸵鸟蛋场景就是一个实例。为什么说二者相得益彰:你研究鸵鸟蛋的时候发现天气潮湿使得杆秤容易生锈,你研究企鹅蛋的时候又发现杆秤托盘容易结冰影响测量,于是很自然地你就有了新的方法学课题,这也反过来有助于你下次去测别的什么蛋的时候拿到更可靠的数据。讲到这儿,我想你也应当想通了,我觉得我都快要去研究秤了。我相信你的研究远比我这例子中的杆秤更具有普适性——找到适合的场景发挥出你特有的优势,你就会很容易找到你正在从事的研究方向的价值所在。我为什么想不出来好课题想课题是博士的必修课。找到一个好课题,论文就已经发了一半了。关于这个问题,我的第一个建议老生常谈:多读他人的工作。连牛顿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站在牛顿肩膀上又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我时常这样鼓励自己去多多阅读文献:别人呕心沥血一年多甚至更久经过三番五次修改最终才发表的论文,你只需要浏览十几分钟就能掌握其精髓,这么赚的买卖不会有人不做吧?但是阅读本身还不够,思考的重要性尤甚。引用一篇发表在Nature上的经验分享文章(Weinberg,S.Fourgoldenlessons.Nature46,().)中一句话:“Forgiveyourselfforwastingtime.”原谅自己浪费时间。论文读到精彩之处,停下来想一想如果换你是作者,你会怎么设计实验加以论证,这篇论文的精妙之处又能不能提炼一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领域内每年都会有人在顶刊上发表研究成果,我们目前发不来还学不来吗,学不来还模仿不来吗?这跟写字画画也没什么本质不同,临摹得多了自然会有自己的领悟。你不需要思考就能想到的课题要么就是被人几十年前就做过了,要么就是几十年后也没有人做得出来——科研领域,聪明的人一抓一大把,何况是选择了读博的人呢。博士是生活的一部分最后我想说,博士是一种生活方式。没有人会为了读博而放弃生活,甚至,任何让你放弃生活的事情你都应该放弃。这一点比前文所述任一都更为重要。科研不是本科期间赶作业,没有既定的deadline,这难免会让人有时难以划清科研和生活的界限——当你有这种想法时,多数是科研压榨了你的生活。必要时强行给自己安排个假期,远离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64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