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正在消失的4个老行当,一个人养活一家

补锅匠

补锅匠,是一群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利用自己的技艺修补锅具的民间手艺人。他们以滚烫的铁水修补锅具的缺口,使之焕然一新。当时,由于物资匮乏,人们更倾向于修复损坏的物品而不是立即购买新的。补锅匠的吆喝声常常在村里回荡,村民们带着需要修补的锅具排队等待。补锅匠背着挑担,里面装着风箱、煤、生铁、锉子、钻凳、砂轮、白蟮泥、胶水、小锤子等工具。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有修复旧物的需求,因此补锅匠这个行当逐渐消失了。

修钢笔师傅

钢笔是一种便捷的书写工具,在上世纪初期传入我国,备受知识分子青睐。由于钢笔相对精密,常常需要维修。于是专门修钢笔的师傅相继出现。修钢笔的师傅大多通过修复量取胜,薄利多销。然而随着制造业的发展,钢笔的价格下降,人们也更倾向于购买新的钢笔而非修复旧的,因此修钢笔的师傅越来越少。北京的张广义师傅是最后一位修笔人,他的修笔店也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弹棉花

弹棉花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古代弹棉花是使用木棉弹弓,借助木棉与弹弓之间的力量来弹起棉花。改革开放后,许多温州人为了创业离开家乡,在全国各地传播了弹棉花技艺。弹好的棉花会被压成被子,因此弹棉花的匠人被称为“弹棉郎”。然而,随着自动化、规模化生产的发展,全自动弹花机取代了弹棉花师傅,弹棉花这门手艺逐渐衰落。

钉秤(制秤人)

钉秤匠是制作木质杆秤的手艺人。杆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鲁班发明杆秤的时代。制秤人会在秤杆上刻下星花,并规定一斤的重量为16两。钉秤匠是杆秤行业的技艺高手,但随着台秤、托盘秤和电子秤的发展,杆秤渐渐淡出大众视线,制秤人也越来越少。

锔碗匠

锔碗匠是一种能够修复破碎的碗盆的手艺人。锔碗匠在碎片上涂抹一层胶水,然后将碎片贴合在一起,再用细纱布和胶水进行加固,最后再进行打磨和涂漆。这种修复方法可以使破碎的碗盆恢复完好,并且经久耐用。然而,随着陶瓷工艺的发展,人们可以轻松购买到新的碗盆,因此锔碗匠这个行业也逐渐消失了。

这些传统手艺人在当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行业逐渐失去了市场需求,传统手艺人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这些行业已经逐渐消失,但它们所代表的精神和技艺依然值得我们铭记和尊重。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998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