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都市现场原创
农贸市场里
是否有“鬼秤”?
11月13日
都市现场记者兵分两路
在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街道
湖坊农贸市场
进行了一场暗访直播
都市现场记者在农贸市场随机选择商户,购买了芹菜、酱干、鲫鱼、卤菜等多种菜品,并记录下商户报出的重量。暗访过程中,一位商家向记者爆料称,农贸市场里大部分商家使用的都是符合规定的电子秤,但是卖肉和水产的商家,使用的秤很可能“有问题”。
那么,这位商家说的是否属实呢?购物结束后,都市现场记者在农贸市场门口的复秤台进行再次称重。
经对比,记者发现,大部分商家都不存在“短秤”的情况。但确实有部分水产商品,前后两次称重,重量数值存在明显减少。其中,记者购买的g虾复称仅有g,少了30g;g鲫鱼复称仅有g,少了g。
发现有商家疑似“短秤”后,都市现场另一路记者立刻赶往辖区市场监管部门。与工作人员沟通后,监管人员与记者一同回到农贸市场,对疑似短秤的商家进行调查。
到达农贸市场后,记者立刻带着监管人员前往售卖鲫鱼的水产商户摊位。经过测试,发现该商户的两台秤中,有一台的确疑似“鬼秤”。
称量重g的砝码时
左侧的秤显示g
右侧的秤显示g
记者刚刚购买的鲫鱼
用左侧的秤复称
显示为g
用右侧的秤复称
显示为g
经检测,监管人员表示这台“鬼秤”没有铅封和强制检定合格标识,并且误差远大于10g,按规定,不能够继续使用。
随后,监管人员找到该农贸市场的相关管理员,要求其将该电子秤回收,不得继续使用。得知此事后,农贸市场管理员当场将“鬼秤”砸坏,表示不会允许商家再继续使用。
在售卖虾的水产摊位上,监管人员想用商家的电子秤复称时,发现该电子秤出了故障,无法正常称重。
对此,商家表示称量水产的秤经常碰水,因此特别容易损坏。对于记者提出的30g重量差值,商家称,水产售出后重量上有所损耗是正常现象。执法人员表示后续将继续调查,若证据扎实,将对商家进行进一步的处罚。
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接下来的话,就针对市场出现的问题,我们会要求这两家秤有问题的商户重新换秤,然后进行统一检定。
直播中
执法人员现场检测了其他秤
并告知市民如何确认
电子秤是否被动了手脚
首先
检查称上是否有
绿色合格标识
然后
将秤翻转
查看底部的计量铅封
是否完好无损
最后
可以利用
标准砝码或者手机等物品
来检测电子秤的称重数值
是否准确
商家暗戳戳地缺斤少两
消费者多半发现不了
或者选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面对“鬼秤”
我们少一点“宽容”
多一点“锱铢必较”
才能让不良商家
“缺德行为”被遏制
而作为商家
少一些套路
多一些真诚
守好诚信这杆秤
生意才能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