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8日,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朴世龙45岁当选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成为两院院士中最年轻的院士。
让我们回到18年前,年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年新增当选院士名单。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卢柯研究员当选技术科学部院士,年龄最小,只有38岁,这一记录保存至今,无人突破,卢柯也成为史上最年轻院士。
毋庸置疑,这两位科学家年纪轻轻,成功晋级院士行列,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都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那么,若将两人PK一下,到底有多精彩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颜值PK对于科学家来说,长相如何,并不重要。难能可贵的是,这两位院士不但有才华,颜值也爆表。
先看朴世龙教授,乍一看他的相片,像极了台湾著名歌星、影星任贤齐。
而卢柯院士,温文尔雅,目光坚定,一副儒雅之风。
谁的颜值更高?估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不同的人各有偏爱吧。
学历PK朴世龙院士可谓是我们眼中妥妥的学霸,出生于年4月,年,在他19岁时考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环境科学专业,年获学士学位,然后直博,年获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自然地理学专业博士学位。
卢柯院士出生于年5月,甘肃省华池县。年,年仅16岁,考入华东工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工艺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学习,年学士学位,年起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硕博连读,年获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博士学位。
学术经历PK朴世龙院士28岁博士毕业后进入法国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LaboratoiredesSciencesduClimatetdeI’Environnement)进行博士后的科研工作,年回到北京大学,在城市与环境学院任研究员,年8月,34岁时任该学院教授。年,45岁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卢柯院士25岁博士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年9月至年1月到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担任访问学者,归国后担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30岁成为博士生导师,32岁任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36岁任中科院金属所所长,38岁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39岁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40岁成为德国科学院院士,53岁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研究方向PK朴世龙院士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领域的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互馈关系研究,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反馈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
卢柯院士主要从事金属纳米材料及亚稳材料等研究。发展了非晶完全晶化法,揭示了纳米材料的本质结构特征和性能,发现了纳米金属铜在室温下具有超塑延展性,建立了过热晶体熔化的动力学极限理论,发展了利用表面机械变形处理实现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的新技术。
成果奖励PK朴世龙院士获得过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第一完成人)、年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第一完成人)、年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地球科学奖、年科学探索奖等多项荣誉。他已在SCI(E)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其中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余篇。在WebofScience上,SCI(E)论文被引25,余次,有30余篇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引用超过次。成果被Nature(4篇)、NatureClimateChange(1篇)、NatureEcologyEvolution(2篇)专文评述。年以来,连续入选科睿唯安(ClarivateAnalytics)发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地球科学领域)。
卢柯院士获得过年、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排名第1)、年中国青年科学家奖、年国际亚稳及纳米材料年会(ISMANAM)金质奖章和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年何梁何利基金技术科学奖、2年第三世界科学院TWNSO技术奖、年桥口隆吉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等多项荣誉。截至年,卢柯院士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国际会议特邀报告45次、专利25项。今年,56岁的卢克院士又发表了第13篇Science。
至年,朴世龙院士45岁,卢柯院士56岁,相差11岁。两人的PK,最终谁能胜出,自有历史进行见证。更为重要的是,两位院士都是默默将自己的身心奉献在基础科学研究中的人,他们才是我们该追的星。希望莘莘学子向他们学习,不负韶华,只争朝夕,为科学发展作出不懈努力!#奇妙世界看这里#
我是不负韶华爱教育,致力于发现生活之美,传播正能量,用教育启迪智慧,点亮心灵。不负韶华,教育先行!如果您有教育方面的问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