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是结束学生生涯,走向职场,踏入社会的人生重要转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向应用知识为主转变的重要转折,也是人生的新起点。
快速融入到职场这个新的环境,是奠定一生的重要一步,该怎么踏出并走好这一步呢,我们先看个实例。
01
同窗好友同步职场
何振和张凯是同窗大学四年的室友,毕业后应聘入职同一家国企,资历相当,基础持平,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却在入职一年后有着不同的境遇。
何振属于那种格局比较小,斤斤计较的男孩,什么事都必须自己合适才行。而张凯性格和何振相反,大大咧咧,不太在意个人得失,比较喜欢吃亏。在外人眼中,常常是何振在欺负张凯,但是张凯从不抱怨,还乐在其中。
就拿见习这件事来说,本来安排何振到车间班组和工人师傅一样从事现场操作,张凯到综合管理室协助企管做些管理工作。当到了现场后,看到又苦又累的操作工作,何振就打了退堂鼓,他和张凯商量是不是能换一换啊?张凯回答无所谓啊,在哪儿都行。随后,何振找到分配工作的主管,说明自己身体不太适合在一线,希望能够在管理岗位见习,并表明赵凯没有意见,还适时的送了主管一点小礼。事情顺理成章的办成了,张凯傻乎乎的去了一线,而何振留在管理部门,多了和领导凑个脸熟的机会。
02
岗位已定各有所获
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何振确实在管理部室和大家混的很熟了,而且和领导们也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这让何振心中暗喜不已,他感觉自己和张凯互换见习岗位的决定,太明智了!
随后,也真的如何振所愿,他留在了管理部室,成为了一名管理人员,干着事务性的管理工作。
而张凯呢,在一线见习期间,扑下身子认真的和老员工学习最基础的操作知识,从认识产品件开始,到独自完成操作,再到熟练掌握每一个岗位的操作技能。他还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对现场操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进行小改革,并多次得到单位“改善提案”“合理化建议”奖项,成为了一线员工最喜欢的技术员。所以,在张凯见习期结束后,车间领导主动提出将他留在了车间技术科,参与技术革新和施工作业工作,成为了一名基层技术员。
看到张凯留在了最基层的车间,何振一阵窃喜,感觉同为同学,张凯今后肯定追不上自己上升的步伐,多少还有一些亏欠,感觉是自己占了张凯的管理名额,但是,如果重新选择的话,他依然会这么做,因为他坚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03
吃亏是福平步青云
大家都为张凯感到惋惜,认为张凯吃了亏,而张凯却十分坦然的说,这样挺好的,自己很喜欢一线的工作,跟着一线员工能学到书本上很多没有的知识,并且自己也实现学以致用、专业对口啊。
当事人都无所谓,大家也只好不再多说,但是,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从此,何振的自私和贪恋种了大家心中,没有人愿意和他真心交朋友,在工作中也多加了戒备之心,总担心被何振算计。这样就造成了工作中,凡属有合作的项目,大家都不带何振,因为他不适合“团队作战”。
作为车间基层的张凯呢,却如鱼得水,改创项目接连不断,成为改善提案的明星。很快,这个闪闪发光的明星,引起了领导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