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的“敏感”和“钝感”,是我们生活当中应当具备的处事智慧。“敏感”和“钝感”是相对的。敏感主要是指对外界事物的反应灵敏,钝感主要是指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迟钝。
必要的敏感是应该要有的,但过于敏感,就属于走极端了。必要的钝感,也是应该要有的,但过于迟钝,反而就误事了,甚至把好事办成坏事。
比如,现在常常听到要保持高度的敏感,就是指不要被外界所左右,要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自己应该怎么做,还要有定力才行。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有时保持适当的敏感,还是比较容易的。但保持必要的钝感却很难做到。比如,在危险面前保持高度敏感,这是大家常常能做到的,我们经常强调的开车要小心,过马路要注意,不要在高处打闹,等等。但也有例外,前不久有张图片,我们看到一位爸爸在悬崖边拉着小孩的手拍照的行为,受到众多网友痛骂。的确,这是危险的行为,什么时候都不应当这么做。
多数人在原则立场面前,也都能保持高度的敏感。这既是责任心的表现,也说明了具备应有的法规意识,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还有的人在是非曲折面前,保持应有的敏感,就是说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公平不公平,对错的界限很清晰,这是人的基本是非观。
虽然大部分人能够保持必要的敏感性,但凡事都要看情况,过了,就是太敏感;不过,就是太迟钝。那么太迟钝,是不是就是钝感,也要因事而异,凡事都不是绝对的。
比如,面对诱惑时,要保持必要的钝感是不容易的。面对得失时,要保持必要的钝感是不容易的。面对干扰时,要保持必要的顿感也是不容易的。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有时就在身边。
一般来说,人在这方面敏感,相对于另外一个方面就会有钝感。有的人,能力素质很过硬,工作干的很出色,但对生活上或外界比较时髦时尚的事物,却表现得相当迟钝,也有的人对外界的新鲜事物门清,说到吃的喝的玩的,什么都懂,什么都清楚,但在工作上却表现的很一般。
对于有的人来说,保持一定的钝感,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一些掌管权力的党员干部,面对外界的灯红酒绿、功名利禄。可以说诱惑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必须要保持一定的钝感,才能管的住自己的欲望,守得住防线。
当面对利益得失时,只有保持必要的钝感,才能少些患得患失的算计和追名逐利的浮躁,保持内在的平和和外在的和谐,才能降低对自身利益的敏感度。
钝感,并不意味着愚钝木纳、消极无为。而是心念所及的是工作,不是玩乐,念念不忘的是事业,而不是吃喝。这样的钝感,是我们倡导的,也是工作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