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辈难教隔辈人,一个家庭中,祖辈对孙辈的“隔代教育”同样很关键。
奶奶和姥姥都格外喜欢孙子辈的孩子,这就是传说中的隔辈亲,都是竭尽所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爱,有的时候甚至超越了对自己孩子的爱。
孩子对于姥姥和奶奶的爱却是有着很大的差别,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体现,寒假来临,最能体现差别的,莫过于寒假孩子选择去哪家过年。
孩子连续3年在姥姥家过年,好言相劝也不去奶奶家
乐乐从小在姥姥家长大,对姥姥和姥爷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有时候甚至超越了对于爸爸妈妈的爱。随着乐乐一天天长大,从来也没有忘记姥姥对自己的好。
就算是爸爸有时候强调乐乐与奶奶的血缘,乐乐也不为所动,在乐乐心里,始终是姥姥第一位。
放寒假之前,爸爸妈妈就有意问乐乐准备去谁家过年,乐乐不假思索地回答去姥姥家。虽说妈妈心中有些小喜悦,但是也属实过意不去,因为孩子已经连续3年在自己的娘家过年了。
乐乐的奶奶特别想孩子,于是劝说乐乐回去,还买好了玩具、零食和新衣服。但是乐乐说什么都不同意,他表示:“姥姥以前照顾我很辛苦。我要去照顾她”。
你经历过相似的情况吗?每个孩子对姥姥和奶奶的亲昵程度不同,未必是不懂事,也不一定是哪方老人做得不好,主要取决于以下这些因素
孩子选择去谁家过寒假,有着自己的衡量标准
奶奶和姥姥都和宝宝有一样的血缘关系,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给予同样的爱,主要是由以下原因所影响。
1)回忆自己从小和谁接触更多
孩子从小处于懵懂状态,不懂得人情世故,所知道的只是和谁有更多的接触,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培养感情。
若是妈妈经常带宝宝回娘家,孩子自然更喜欢接触姥姥这边的亲戚,与姥姥有足够多的机会培养感情,若是奶奶从小就在身边照顾,也会更加倾心奶奶。
缺少了足够多的联系,自然就会缺少与一方交流和互动的机会,感情也会生疏不少,不是他不懂事。
2)旁人的观念灌输
在中国传统固有的根深蒂固观念中,孩子姓什么自然和哪边的关系更亲近,孩子是爸爸家族的继承人,而妈妈只是姥姥那边嫁出去的闺女,所以孰轻孰重自然见分晓。
旁人将这等观念灌输给年幼的孩子,让孩子的心中占据了这种亲疏有别的想法,久而久之忽略了姥姥那边亲属的重要性,一门心思关爱着的爷爷奶奶。
同理,从小被灌输姥姥、姥姥更亲的观念,孩子就会更喜欢姥姥一些,直到自己有较强的判断能力,才会不受他人影响。
3)哪边更爱孩子,自然也会得到回报
人心自有一杆秤,谁对孩子更好,孩子自然见分晓,若是一方偏爱另一个同龄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格外沉重的记忆,不会轻易磨灭。
孩子更喜欢一心一意对自己好的长辈,并不喜欢将原本自认为属于自己的爱分享给他人,自然愿意接近毫无保留爱自己的长辈。
如何平衡孩子与两方老人的关系?
奶奶和姥姥在法律上、道德上都是一样的亲近,宝宝偏爱哪一方,都会让另一方受伤不已,因此教会宝宝对奶奶和姥姥一视同仁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家长讲清道理,两边都是一样的关爱:家长应该灌输正确的观念,让孩子知道两边的老人都是一样地关爱自己,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孩子应该同样的给予关爱与回报,差别对待只能让亲人伤心与难过。
奶奶和姥姥不应区别对待:无论是奶奶还是姥姥不应该因为孩子的性别、关系等等来区别对待,这样会让孩子留下不美好的记忆,进而怀疑两边对自己的爱,公平的爱才会受到孩子公平的付出。
此外,多带孩子去两家串门,多次举行家庭聚餐:日常联络感情的机会和场合不能少,家长应该多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多和两边接触和交流,如此才可以让两边都开心不已。
爱不该被比较,姥姥和奶奶都是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
话说回来,将孩子的姥姥和奶奶放在一起比较本就是错误的做法,对孩子来说,身边的每一位家人都很重要。
若家中老人确实都很爱孩子,那么孩子在假期去谁家,都舍不得另一个人,而不会产生厌烦心理。
如果平时和孩子接触特别少,只有在寒假、过年时才想让孩子去,孩子也很难适应。孩子去了姥姥家不代表他不爱奶奶,老人也要注意别故意说对方的坏话干扰孩子的判断。
如今交通这样便利,连回男方家和女方家过年都不纠结了,奶奶和姥姥都想和孙辈一起过年,别争来争去,大家都聚到一起也是可以的。
糖果妈妈有话说:
在隔辈身边长大,是孩子在未来人生中珍贵而美好的回忆,不该拿来比较。爱是一种艺术,需要努力和学习,家长和孩子都需要一点点摸索。
你觉得有必要把奶奶和姥姥放在一起比较吗?
编辑:佟佟
定稿:杨十一
——推荐阅读——
1.寒假带娃生活的苦与乐,点击下文了解
你愿意在寒假给亲戚带娃吗?家里被4个男孩闹翻天后,宝妈这样说
2.孩子穿“大码鞋”有何弊端?点击下文了解
奶奶给孙子买过年“新鞋”,惹儿媳不满:孩子穿出去让人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