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疑事之:贩夫晓天
各位看官,咱们今天接着聊宣和疑事,今天咱们要聊的故事叫:贩夫晓天。
贩夫晓天这四个字呢,来自于清朝人曾朴。在他写的《孽海花》第十八回里说:“通国无不识字的百姓,即贩夫走卒,也都通晓天下大势,民智日进,国力自然日大了。”
他意思是说,如果连小商小贩们都能知晓天下大势,那国家就强大了。老尼克今天引用这句话,不是说宣和年间有多么强大,而是想接着上回《宣和疑事之:徽宗谶语》说,上次咱们聊了,宋徽宗说了很多要亡国的预言,今天老尼克想聊聊老百姓中,有关亡国的预言。
老规矩,还是先看《宋史》原文:
先来说说这个“鬻”字。各位看官,咱们在家煮粥、煮面条火大了一不留神就会溢出来,各位怎么说?会说“锅鬻(yu)了”。就是这个字。
“鬻(yu)”字本意是指煮粥的锅,是说米在锅里咕嘟咕嘟煮着,后来“鬻”字的意思就变成“出”、“卖”了。
比如咱们刚才说的“锅鬻了”,意思就是“出”和“溢出”。
至于“卖”的,就更多了,比如《宋书·邓琬传》:“至是父子并卖官鬻爵,使婢仆出市道贩卖。”这是说卖官。
《韩非子》里说“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说“买椟还珠”:“此可谓善鬻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把“鬻(yu)”字说明白了,《宋史》那原文就好理解了。
大神张奴寰所做的《北宋东京城复原图(皇宫外墙)》(向大神致敬!)“鬻菜夫”,卖菜的农夫,迷迷糊糊走到宣德门外,说是太祖皇帝,神宗皇帝让他来的,太祖皇帝是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神宗皇帝是宋徽宗他亲爹,说太祖祖祖祖爷爷和你亲爸爸让我来跟你说,你再不改你就玩完了!
警卫部队哪听他说这个啊,直接抓了,这个卖菜的过了一晚上才醒过来,竟然不知道他为何来,也不知道他说了啥,按咱们老话说叫“中了邪”了,也有叫“魔怔”了的。
后来看查不出啥,一杀了之。这人就这么没了,姓字名谁?家住哪里?何方人士?一概不知。
咱们再来看另一个故事:
这个叫焦徳的人,身份按现在话说,应该是皇家剧团的演员吧?专门给皇室、给大臣们表演节目的。不过那时候演员没啥地位,也没啥职位,不会因为您能说会唱就封少将的,也不要求您必须反三俗。
说话诙谐幽默,经常借助一些事讽刺时政,会不会类似于现在那些个脱口秀演员?或者吐槽大会那些人物?
有一次,陪着宋徽宗游玩,在哪呢?“禁苑”,老尼克我估摸着应该是“艮岳”,宋徽宗大兴花石纲的地方。
那里的石头树木都是从南方运来的,宋徽宗就问焦徳这些树木都是啥品种,叫啥名?
焦徳说:这些都是从远方运来的,到这里都干枯了,不就是巴焦嘛!宋徽宗哈哈大笑。
说到这里,有些看官您可能还不太明白老尼克我这是在说啥,别急,您听我接着说。
后来金兵不是围了开封吗?大冬天的,咋整啊?只能打开禁苑,把里面的飞禽走兽都杀吃了,里面的树木都烧火取暖了,各种石头运到城墙上当滚木礌石用了。
据说北京北海公园里好些个奇形怪状的大石头,都是后来从开封艮岳运过去的。您要是去北海见到了,可得好好看看这些石头,它们可都是见证了一千年的风雨,一千年的风霜、一千年朝代的更迭和一千年百姓的血泪。
这一块就是从开封艮岳运到北海公园的,您下次去北海,找找这块石头在哪里。说远了,咱们接着说,看官您想啊,这些树木,最后都烧了,可不就是“焦”了吗?
还不仅如此,就连宋徽宗本人,最后的结局,尸体不也被金人给烧了吗?(有关宋徽宗尸体被烧这段,请看老尼克所写的《宋徽宗遗骨之谜》)
看官您这下子明白了吧?这个叫焦徳的小演员,一句玩笑话,竟然准确地预言了,艮岳里花草树木和宋徽宗本人的结局,您说这是巧合还是神预言?
还有。
说的啥意思呢?说宣和七年,楚州(现今江苏淮安附近)有个姓孙的卖鱼人,能预测凶吉,宋徽宗听说后,就把他召到开封了,到底两人说点啥,书上没说,咱不知道,咱知道的是,可能时间有点长,宋徽宗觉得饿了,“上觉渐馁(nei)”,这里(馁)是饥饿的意思。这个孙姓卖鱼的人,从怀里拿出一个馒头让宋徽宗吃,(“蒸饼”,就是咱们现在所说的馒头。)宋徽宗不肯吃,这人就说,以后你可能连这个馒头都吃不上了!
后来的事咱们都知道,也就一年多时间,宋徽宗就被掳北上,其中的凄惨各位看官都有所了解,咱们就不多说了,再想想孙姓卖鱼人的话,可不就是连馒头都吃不上了?
各位看官您说说,是不是神预言?
卖菜的,卖鱼的,演戏的这些个下九流的人都有预测未来的本领?老尼克我并不这么认为。
老尼克觉得,就像电视剧《刘罗锅》里唱的一样,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您是不是为百姓着想,百姓再愚昧无知,时间久了也能咂摸出个味儿来。
有好事者分析了这个事,说这个卖鱼的,不给宋徽宗拿鱼吃,而是给他馒头吃,是什么意思?他是想告诉宋徽宗,只有让老百姓都有馒头吃了,你这当皇上的才有鱼吃!
《宣和疑事之贩夫晓天》就讲到这里,各位看官,您觉得有什么要聊的,咱们下方评论区接着聊。
全文完。
写作不易,还望点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