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圣常无心便是海乃百川,以善待人

我们出生的时候都知道人之初,心本善,可随着年纪的增长,不知不觉中也变成了一个牙呲必报的人,这样可能伤害不到别人,反而会累倒自己。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中,就特地的告诫世人要学会以德待人,爱你身边每一个人,才会收获信任长久。下面就带来此章的解析,《道德经》圣常无心便是海乃百川,以善待人;有容乃大,以德服人: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释义:圣人总是没有意念,以百姓的意念为自己的意念。对于善良的人我善待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这样可使人人行善,对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可使人人守信。

圣人治理天下的时候,总是收敛欲念,使天下人的心思归于浑然一体。百姓本都专注于使用自己的感官,聪明,巧智,圣人使他们全都回归婴孩般纯真的状态。

本章将老子虚心浑君的思想,也是慈的表现。以道治天下的圣人,能够恰当的收敛自己的心欲,不放纵自己不与民争,不以自己主观意志而妄为。治理国家表现出浑噩质朴的特性,对于注目而视,倾耳而听,聪明才智,甚至心机巧诈的百姓,使他们回归到婴儿般无知无欲的纯真状态。以百姓之心为心,可谓民主政治的心声。

德善,德信,基本上抛弃了执政者价值观,真理观上的强权地位。社会因保持宽容的多样性而浑然一新,百姓们摆脱了事必请示的束缚,凭借自己的主见而行,整个天下就像一个慈母主持的大家庭。

以百姓之心为心,做起来并非易事,百姓要求的可能只是眼前利益,并不符合长远利益,这部分百姓要求的,与另一部分百姓要求的可能恰恰针锋相对。以善应对善,以诚信应对猜测与欺骗做起来更难。

人们常常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你对我不仁,我对你不义。这样一个污点就会染黑一片,一个野蛮就会恶化全局。以暴易暴,以穷极对无聊往往会两败俱伤,不足为训。而用光明正大回应阴谋诡计,与人为善对待无端敌意,用心平气和回应气急败坏,却可以使双方化敌为友,化意气之争为君子之争。

公道自在人心,人心有一杆秤。恶性的果实必是孤家寡人,而善良与诚信的果实,也必是友谊长存,信任长久。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这句表达了圣人不会执着于平常人所说的是非善恶标准,他们依照大道的德性把天地万物看成一体,不做任何区分,一视同仁的对待他们。

对于善良的人他会善待他们;不善良的人她也会善待他们。在这种感召下,善良的人会一如既往的向善,不善良的人也会受到感染弃恶扬善。

对于诚信的人,圣人会信任他;对于不诚信的人,圣人也会信任他,这样诚信的人会一如既往的诚信,不诚信的人因为得到圣人信任,会对自己的不诚信感到惭愧,变得诚信起来。如此人与人之间也会变得非常诚信了。

老子说:“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吾”是一个广义的我字,代表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如果全社会都以善对善,以善对待不善,以诚信对待诚信,以诚信对待不诚信,那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

单选

读者朋友们,你们现实中能够做到以德报怨吗?

可以不行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45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