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杆秤为什么是一斤十六两吗?一两一颗星,南北斗共十三颗星,剩下的三颗是福禄寿星,又分别代表着天、地、良心。做秤也有做秤的规矩,少一两损福,缺二两伤禄,短三两折寿。
"从前,无论是在商店、农贸市场还是寻常家庭,手工秤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商贩们用它交易,称出满盘金钵;在家里,人们用它过日子,称出一年丰收。
时代制造商机,那时候生意有多繁荣,手工秤就有多火。在新世纪以前,一把手工秤成为诸多行业生意人必不可少的“发财”工具。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杆秤已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野中,取而代之的是度量精准的电子称。电子称虽然精确,却少了那一份“杆秤头高头低”的人情味。
在禹州,有一家传统制秤老店,老板贾全喜是禹州传统杆秤制作技艺传承人,做手工杆秤已经40多年了,制作了上万根杆秤。
贾师傅说,这里原来有18家制秤的,现在就剩我们这一家了。
走进贾师傅的铺子里,五六平米的门店里,地上、货架上、操作台上,到处摆满了制秤的工具。
门口这个木桌子就是贾师傅制秤时候的工作台,可不要小瞧这张桌子,贾师傅说,这张桌子是枣木的,都快“岁”了,之前有人想要买走,我都不卖。
这些制杆秤的工具也都是90多年前的老物件了。
在店里悬挂着大小不一的各种杆秤,最大的长1.9米,能秤斤重的物品,最小的仅11厘米(又秤“戥děng子”,用来称金、银、名贵药材等分量小的东西),称重范围5克以下。
贾师傅说,杆秤主要以楝木为主,贵重的会用檀木甚至乌木。而这杆戥子的秤杆则是用骆驼腿骨打磨而成。
戥子制作起来耗时费力,越小越精致的秤越难做,制作一杆大约需要3天时间,普通的杆秤,一天能做两三杆。
做秤不只是手艺活,更是良心活。既要手艺细腻精致,更要心态安静平和。
挑选、刨木、制胚、打磨、包铜管、定叨口、定星位、再打磨、反复的校准,十余道工序,容不得半点马虎。
稍有不慎,秤就会有偏差。做秤一两就是一两,做秤的人心平手稳,用秤的人才会公平买卖。
贾师傅卖杆秤的价格并不高,从50多元到上百元不等。
尽管挣不了大钱,贾师傅却从未见利忘义,在秤上做过手脚。
“做人要凭良心,做秤更要把良心放正。”他说,这是父亲在传授手艺的同时,给他定下的规矩。
一杆秤内有乾坤,最磨得了制秤人的时间,也磨去了老街上流淌的时光....
贾师傅说,做杆秤的人太少了,自己虽然老了却不能放弃,不然就没有人干这个手艺了。
现在,禹州城里就剩贾师傅最后一个制秤的了,手工制秤的工序非常复杂,干的活又脏,挣得钱又少,没有人愿意学习制作杆秤的手艺。就连他的子女都不愿意继承这门手艺。
贾师傅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愿意学习制秤的人,能够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或许
这杆秤,称得出天地良心,它始终保持着它公平的姿态,不偏不倚,平稳的屹立。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也要像杆秤一样无论对待人或事,都要公平公正。
再见,禹州!
气温30℃+!比禹州天气更有温度的是这杯的关怀!
嘘!我在禹州这里,发现了时光倒流的秘密......
城市里的旧回忆▕禹州即将消失的一个行业......
凌晨1点的他们!已经开始为万禹州人...
回忆杀!没有Wi-Fi的童年,禹州人是这样度过的!
禹州泰山庙街,一个即将消失的故事,要从这说起.....
再见了,奎楼街!
许姑娘y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