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老长沙的味道历久弥新。都正街、太平街、白果园、丰泉古井和化龙池等,九条老长沙耳熟能详的古街,经由有机更新和一圈两场三道工作的开展,已经焕发新颜色。这九条古街留住了老长沙的味道,又在绽放新颜时,尽显新省城味道,吸引游客流连忘返,让长沙人满心欢喜。
太平老街。
“长沙这太平老街确实是有特色,一路走过来,房子都很好看,满足了我对清末民初建筑的想象。”来自江西的游客康旭指着街道旁的建筑赞叹不已。
进入三伏天的长沙这两天气温又不断飙升,但炎热的天气丝毫没有阻止到外来游客前来长沙太平老街“打卡”的步伐,街上游人如织。
各有文艺特色的招牌镶嵌在白墙木门之间。
星辰全媒体记者从太平街北门一路走下来,才发现记忆中的老街仍旧生机勃勃:北门进门口,工人们扎着棚子在翻新修葺古民居,不知又在搭砌什么新店面;往里走,砖木结构的老房子一下子涌现到眼前,颇有江南乡镇的味道;各有文艺特色的招牌镶嵌在白墙木门之间;长沙美食也引得外来游客排着长队“打卡”,但即便引进了各种新事物,古街仍是传统韵味十足……
太平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是长沙古城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一条街。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太平历史文化街区的空间格局已经定型,街区临近湘江码头,商贾云集,商脉悠久,老字号店铺比比皆是,是当时长沙城内最繁华的地区。虽经过文夕大火,但街区的街巷格局和空间肌理保存完好,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民初时期长沙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
打卡各种小吃。
年6月,长沙市政府斥资1.5亿元启动太平历史文化街区一期保护整治工程,即米主街、米金线街的地下管网、地面设施和立面改造。年11月16日,恢复后的太平历史文化街区正式开街,街区不仅保留了贾谊故居、长怀井、金线街麻石路、辛亥革命共进会旧址、四正社旧址等文物古迹和近代历史遗迹,也给乾益昇粮栈、利生盐号、杨隆泰钉子铺等历史悠久的名老字号注入了生机。
太平街老秤店的“文嗲”文志飞
“我是一九七几年到的太平街,当时这里仍是十分热闹,只不过到了八十年代,高桥大市场建成转移市场后,老街逐渐萧条。”太平街老秤店的“文嗲”文志飞今年68岁,其手工杆秤制作技艺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太平街上最有名的“网红”,不少游客前来他门前的体重秤打卡。文嗲回忆起以前的太平街还是有些许想念,但他介绍,年改造后老街焕发了新春,“每天都好多外地人过来参观,尤其是五一节、国庆节的时候,那真的是人山人海,我们也都活跃了。”
在戏台拍照留念。
同在一条街上今年67岁的肖娭毑是生长在太平街上的老长沙人,对于太平街的变化,她也很有话说。“我从出生开始就住在这里,没改造之前街上比较脏乱,卖东西的棚子摆了一条街,现在确实是方方面面都变好了,尤其是干净又热闹。”肖娭毑如今仍在主街后的巷子里做些小生意,不用费很大力气,每个月的收入也不错。
古
街
新
颜
在天心区非遗馆展出的物件。
非遗馆里参观的游客。
除了文嗲的秤,天心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的“打卡”队伍也是一波接一波。作为太平街近些年新出现的一张名片,非遗馆自年底开馆,主要展示了湘绣、棕叶编、望城剪纸、菊花石、醴陵釉下五彩、长沙铜官窑、湘菜、火宫殿八大小吃等省、市范围内十余项各级非遗精华,以“记忆”为主线联结各展览区域。
星辰全媒体记者注意到,不少游客都对湘绣等手工艺品很有兴趣,不时会有人俯身低头去观察湘绣、剪纸上的花纹图样,而湖湘血脉中那记忆的味道,更是引得不少本地参观者在剁椒鱼头等菜肴模型前频频驻足。
来源:星辰在线记者:柳佳路实习生吴俊贤编辑:渊仔校对:刘俊